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聪明家长的杠杆养育法:家长改变1%,孩子改善99%
0.00     定价 ¥ 52.0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2608544
  • 作      者:
    齐大辉
  • 出 版 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孩子不独立,家长如何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孩子犯错时,家长最该做的事?

孩子叛逆了,家长做什么能让孩子敞开心扉?

教育有冲突,家长要怎样协调?

…………

12 个原理、9 个原则、6 个步骤,加上一纸“家庭公约”,

让陷入教养困境的家长因为成功改变 1%,而见证孩子改善 99% 的神奇变化!


1.深耕家庭教育20年的齐大辉老师跳出教育搞教育,研究出适合中国家庭、中国家长的教育方法!20年实践,解决众多家庭亲子矛盾、教养难题,深受广大家长信赖。跟着本书的杠杆养育法,用12个原理、9个原则、6个步骤、1纸公约,做聪明家长不焦虑,眼见孩子变优秀!

 

2.专家认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家庭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建翔,亲子教育作家、《中国教育报》编辑张贵勇联袂诚意推荐。

 

3.很多家庭因齐老师的教育法受益。齐老师跳出教育搞教育,从多年的咨询案例中总结出12个原理、9个原则、6个步骤、1纸公约,针对孩子叛逆、不听话、拒绝沟通、与家长发生冲突、犯错、不守承诺、乱花钱等常见的教育问题对症下药,易学好用,让家长用一次有一次教育的效果,甚至一次就可以管一生!

 

4.作为百部家庭教育指导读物之一,此次修订,更新实用案例,原理、原则诠释更到位;也对关键的原则、原理进行了重点梳理,方便家长应用和掌握;分享家长实践感悟,带给读者更多教育的启发。

 

 

展开
作者简介

 

齐大辉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家长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师发展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会成员、第九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EMBA 后家庭管理专业教授、项目主任,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

2015年4月,参与录制的《家规 72 小时》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播出。2016年,任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儿童工作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开展的《伴随成长公益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2017年,获得2016年度中国下一代教育公益奖——公益推动奖。

2019 年,《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被中国出版协会与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评为“百部家庭教育指导读物”之一,《聪明家长的杠杆养育法:家长改变 1%, 孩子改善 99%》是其修订版。

多年来,作者所倡导的家庭教育实践的成果被《中国妇女报》、《人民日报》主管的人民论坛网等媒体发表文章宣传,如:2015年4月3日,《中国妇女报》头版发表《〈家庭公约〉成为“最美家庭”孵化器》的专题文章;2016年12月29日 ,人民论坛网发表 《一纸公约,和谐了家庭、文明了社区》的文章。2018年11月8日,作者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构建中国特色的协同教育机制》的理论文章。

展开
精彩书摘

 

学会做家长的第一课

三种自然型父母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走上为人父母的“家长岗位”,步入漫长的育儿教子之路,引导孩子逐步成为一个独立、负责、能与人和谐相处并有生存能力的人,而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件事情比做合格的父母更艰巨、更任重道远了。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说明书,家长无从知道该怎样正确地对待这个孩子。作为家长,创造一个孩子很容易,塑造一个孩子却并不容易。做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做医生要有执业医师证,做律师要有律师资格证,就连街道清洁工也要有个岗前培训。可我们做父母的,做岗前培训了吗?很多人没有做好各种准备,就匆匆忙忙地当了父母。

宏观上,中国家长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微观上中国家长的不成熟,不成熟的家长如何培养出成才的孩子呢?我们可能不是天才,但可能是天才的父母。试想,爱因斯坦等众多伟大人物的父母,他们生活中的成就也不过平平。我们的孩子或许有一个光辉无比的前程,但是我们如何配合才能使他“做事有才、做人有德”呢?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实现从“自然型父母”向“有效型家长”转变。

自然型父母是指没有经过培训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缺乏生活常识,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大致分成三种类型:胜利型、徘徊型和失败型……

这三种类型的父母都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自然地和孩子形成输赢关系,孩子处理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只是在父母的影响和作用下被动地形成。在这三种模式下成长的孩子都存在一些特有的缺憾:胜利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可能唯唯诺诺、毫无自信;徘徊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可能毫无原则、处处骑墙;失败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可能骄横傲慢、蛮不讲理……

家庭教育的危机

……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家长没有地方去学习,也没有人去询问,单靠自学是远远不够的……

从自然型父母到有效型家长

…………

什么样的教育可以让孩子认同并接受?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认同且乐意接受,如果能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就是有效的。但由于成人欠缺“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情绪化的问题而忘了真正的教育目的。行为没有为目的服务,这样会导致教育效果不好。

小男孩试图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牛奶,可取出后刚走几步,就失手将奶瓶掉在地上了,厨房里顿时一片狼藉,他的母亲闻声而来。

然而,母亲没有发火,没有说教,更没有惩罚他,只是说:“哦,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牛奶洒在地上,真有意思啊!好了,反正已经洒在地上了,在我们收拾干净之前,你想玩一会儿吗?我想,玩牛奶说不定也是很有意思的。”

小男孩真的玩起了牛奶。几分钟后,母亲说:“牛奶是你洒在地上的,也应该由你来收拾干净。现在,我这儿有海绵、抹布和拖把,你想用什么?”

男孩选择了海绵,和妈妈一起将地上的牛奶收拾得干干净净。接着,母亲又说:“刚才你牛奶瓶没拿住,这说明你还没有学会如何用一双小手拿一只大奶瓶。现在,我们到院子里去,在一个瓶子里装满水,看看你能不能发现一个很好的搬运方法,使瓶子不会掉到地上。”

小男孩通过反复实践,知道要用双手握住靠瓶口的地方,瓶子在搬运过程中就不会掉下来。这是多么生动而又内容丰富的一课啊!

这是科学家斯蒂芬·格伦小时候的故事,他在医学领域的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

孩子犯错了,有效型家长做了这五件事

斯蒂芬·格伦的母亲并没有像很多父母那样“争对错、谈感觉、比高低、论好坏、算输赢”,而是采取了“找问题、说行为、讲合适、评正负、得双赢”的有效方法来教育孩子。

第一步,找问题: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牛奶洒在地上。

第二步,说行为:这么多的牛奶洒在地上,真有意思啊!好了,

反正已经洒在地上了。

第三步,讲合适:在我们收拾干净之前,你想玩一会儿吗?我想,

玩牛奶说不定也是很有意思的。

第四步,评正负:牛奶是你洒在地上的,也应该由你来收拾干净。

现在,我这儿有海绵、抹布和拖把,你想用什么?

第五步,得双赢:刚才你拿牛奶瓶没拿住,这说明你还没有学会如何用一双小手拿一只大奶瓶。现在,我们到院子里去,在一个瓶子里装满水,看看你能不能发现一个很好的搬运方法,使瓶子不会掉到地上……

无效的教育是随意的,随经验发挥的,而有效的教育是有原则、有规律的影响。我们可能不是天才,但可能是天才的父母。

孩子是因你而来的,不是为你而来的。创造一个孩子是容易的,塑造一个孩子是不易的,孩子并非我们个人或家庭的私有财产,他是属于整个社会的,有自己独立的一生。有责任心的家长,不是等待而是行动;有智慧的家长,不是抱怨而是学习。只有将愿望付诸行动,才不会再错过;不错过,才能自救而不后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