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3昆曲百年传承与“现代”的新定义 /傅.谨
12传字辈和上海 /周锡山
46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江苏昆剧的“四脉”与传字辈
的传承作用/王.宁
57从《申报》(1924—1941)看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的盛与衰/邹元江
72传字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李.晓
85出科后的昆剧传字辈的生存逻辑辩证/蓝.凡
96从厅堂到剧场——昆剧表演的不变之变/罗怀臻
100老树春深更着花——写在昆剧传习所开办 100周年/谢柏梁
昆剧传习所创立之辩
113昆剧传习所成立前后穆藕初之活动考略/赵山林
125关于昆剧传习所“创办”“接办”的争论/唐葆祥
132穆藕初是否昆剧传习所创办人?/朱栋霖
136昆剧传习所创立问题辨正/浦海涅
160存亡绝续:穆藕初与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创立/刘轩
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与传播
179民国年间新闻界对昆剧传字辈形象的真实书写/朱恒夫
195传字辈表演艺术助推中国昆曲话语权传播/任国征
205从周传瑛到汪世瑜:新型昆曲小生艺术的生成及其特色/陈均
228传字辈在上海徐园的演出活动/曹凌燕
240留住传奇的传世影像——昆剧电影《十五贯》拍摄始末/张一帆
255“走出去”且“留得下”:德译本《牡丹亭》的搬演及启示意义/李霖
264从昆剧《挡马》看南昆武旦的艺术渊源及发展/王珊珊
271昆曲电影《十五贯》对浙昆演出的影响及对“数智文艺”的启示
——以传字辈表演对原作的再阐释为例/程涵悦
276试论昆剧传习所沪上公演剧目/吴越 288薪尽火传——昆剧传字辈艺术家表演影像的留存和意义/洪洁
传字辈昆剧艺术家的历史经验与成就
303传字辈昆曲表演艺术家的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江巨荣
314昆剧传习所和传字辈的历史功绩和杰出贡献/沈鸿鑫
322方传芸先生及其子女的方氏艺术世家——家教、家学和艺术传承/周巩平
341百年承传的回顾与思考——探究昆剧传字辈的成就之路/黄暾炜
352论昆剧传字辈的传承与创新理念/李良子
364略谈邵传镛昆剧净行艺术/彭剑飙
383记录与传承——《周传瑛身段谱》艺术价值解读/李阳
400传道授业,鉴往知来——郑传鉴戏曲表导演创作思维刍议/李鑫艺
408戏舞艺术人生——方传芸的舞蹈创新理念拾微/林圣
419贞烈可嘉,女侠气节——略论刘传蘅的刺杀旦表演艺术/翟皓月
445切磋琢磨,郁郁文哉——吴梅与传字辈艺术家/何晗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