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深义重 恩师难忘
崇祯七年(1634),六十岁的冯梦龙终于迎来了重要的人生节点,从丹徒训导升任为福建寿宁县令。
寿宁地处南蛮山区,条件十分恶劣,县令又只是个七品芝麻官,但在冯梦龙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为此,冯梦龙不顾家人劝阻,欣然前往。赴任前,他专程前往常熟巡按公署,向正巡抚江南的祁彪佳拜别。
冯梦龙与祁彪佳的交往始于祁父祁承爜。
出身于官宦书香门第的祁承燧,十分喜好读书,是个藏书狂。为了收藏书籍,他曾把妻子的陪嫁品都拿去换书。后来不幸遭遇火灾,半年所购书籍全部化为灰烬。买书没钱,他就开始抄书,每次看到或听到有不曾读过的书,他就千方百计地找来阅读,并抄成副本保存起来。他抄录的书籍,涉及经史子集各类,他还把与科举考试有关的资料汇编成一千卷书籍,供考生参考,在当时大受欢迎。做官后,祁承爜每到任一个地方,就遍访书肆,探寻古籍。20年的时间里,他竞收藏了十万余卷图书。为保存图书,他还编订了《澹生堂藏书约》,编纂了《澹生堂藏书目》十四卷,在目录学史上很有影响。
万历三十五年(1607),祁承燧调任苏州府长洲知县。当时的冯梦龙是苏州府长洲县的一名生员,才名远扬,他的民歌小曲集《挂枝儿》已经风行天下,而且正在创作传奇。源于共同的爱好,祁承爜认识了冯梦龙,并对这位“老秀才”颇为赏识。
祁承爜对冯梦龙的影响很大。在祁承爜的影响、引导下,冯梦龙开启了他的通俗文学创作道路,完成了传奇《双雄记》的创作。此后。冯梦龙先后完成“三言”的编选工作,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编辑了《古今谭概》《情史》等笔记故事。
在二人交往期间,祁承燧还委托冯梦龙帮忙寻访苏州古籍,冯梦龙也因此成了祁氏私署中的常客。在祁署,冯梦龙认识了祁承燧的第四个儿子祁彪佳,此时的祁彪佳只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童。
等到祁彪佳成年时,冯梦龙已是文名远播、声驰江南的大名士,备受社会推崇。祁彪佳亦对冯梦龙仰慕不已,尊敬有加。
在父亲的影响下,祁彪佳也喜爱藏书,并在戏曲研究上颇有建树。当他巡按苏松时,便主动去信向冯梦龙求书讨教,语气相当恭谦.对冯梦龙的著述更是赞赏有加,两人的友情越来越深。
1628年祁承燧因病去世后,祁彪佳丁忧去职,回绍兴老家守制。在为父亲守孝期间,祁彪佳还曾写信向冯梦龙求赠新书《太霞新奏》,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冯梦龙。
1631年祁彪佳考授福建道御史,与冯梦龙的书信往来依然密切,时时关注冯梦龙的境况。
明代制度,县学训导任满,业绩突出者,须由提督学道和所属知府考核之后,经省布政使批准,再报吏部诠选,才有可能获得升迁。冯梦龙此次的训导任满升迁寿宁,主要是由于他工作出色,同时与祁彪佳的赏识与极力推荐也有很大关系。冯梦龙赴任寿宁之前,特意前往常熟拜谒祁彪佳,既是难得的知音聚首,也是一次感恩之行。
1634年六七月间祁冯的常熟会面,颇有戏曲里“大名早已如雷贯耳.恨不得早相见耳”的韵味,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冯梦龙的诸多独到见解,令祁彪佳叹服不已。此行,冯梦龙还将自己刻印的著作赠送给祁彪佳。
相见的时光开心而短暂,临别之际,祁彪佳依依不舍地对冯梦龙说:“此番能够聆听先生的教诲,实乃三生有幸。”
冯梦龙到任寿宁后,两人之间书信不断。祁彪佳曾多次在信中委托冯梦龙帮忙搜集三吴一带的各种刻书目录,冯梦龙也用心搜寻,不断寄去各种刻书及自己的新著等。
一位年逾花甲,一位刚逾而立;一位是七品县令,一位则是从二品巡抚;表面上两者反差极大,但他们都关心民生疾苦,都爱书藏书著书,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爱好将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冯梦龙也终于搭上了仕途的末班车,走上了为国为民的为官之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