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拉萨文库·旅游篇:拉萨文艺之旅》:
拉萨城关区翁堆兴卡路16号,藏着一间名为“古藏梵世”的客栈。
说它“藏着”,是因为这间客栈所在的位置十分隐蔽。原本以为地处八廓街老城区,离大昭寺又很近,找到它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不曾想,由于客栈处于步行区域,出租车开不进去,到不了客栈门口,用手机导航,竟也不如想象中那么顺遂。当最初的一颗清凉欢喜心因为路途的磕磕碰碰而渐渐变得躁动郁闷时,一扇看上去老旧的大门出现在你的眼前,穿过客栈大门后,你所有的不满都烟消云散了——纯粹的藏式装饰、热情的客栈主人、周到的客栈服务,都让你脸上的表情变得丰富起来。
工作人员帮你提着行李上到二楼,你也许会跟他抱怨一番途中的七扭八拐,而他会笑着告诉你,找不到客栈可以打电话,老板会出去接。客房中一律采用藏式民居家具,硬件设施可能不如酒店的舒适,但体验的就是这种藏式风格。客栈顶楼为公共休息观景台,在此晒太阳、小憩、聊天、喝茶都很惬意,还可以看到布达拉宫……
工作人员很贴心,前台小哥很能聊,他会主动说起他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喝过的酒、流过的泪,还会给你介绍一些在拉萨旅游的实用信息。你不用担心影响他的工作,更不用担心会招他烦,他的滔滔不绝和满脸的微笑,无一不在表明希望客人“骚扰”的内心想法。
客人不消问,他都会讲起这间客栈的缘起。原来古藏梵世的前身是拉萨一位活佛的居所,后经翻修,以纯粹地道的藏式老工艺风格打造了这样一间客栈。满眼的唐卡和玛尼石雕刻,满眼的白色、黄色、绿色、红色,还有蓝色,这种种极具藏族特色的装饰,已经不是一句简单的“古色古香”就能够形容;而“住得不想走”也不能表达内心最真诚的夸赞。
在古藏梵世住上几天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由倾听者变成了讲述者,像所有到过这里的人那样。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故事交换别人的阅历,在闹中取静的所在,透过望向夜幕下的布达拉宫的一双眼睛,那些有趣的人生依次上演。
听故事,讲故事,并非古藏梵世独有,但没有人会否认,拉萨民宿虽然众多,但没有哪两家的气场是一样的。正因为这样,虽说听故事、讲故事是住在民宿必有的内容,但既然身在古藏梵世,自然有属于古藏梵世的独特经历。
古藏梵世有它的不完美,房子老旧,地板和楼梯踩上去嘎吱嘎吱响,隔音效果也不是特别好,交通貌似也不那么方便,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机。但凡是住过古藏梵世的客人,从没有人将不满与抱怨加诸客栈主人身上。其实想想也是,工作人员和前台小哥已那么讨人喜欢,客栈主人又怎会让人失望。
古藏梵世藏式装饰风格,其实透露着主人的心思。男主人和女主人在拉萨相识,因为对拉萨的热爱,两人用一年的时间改造这里,将这里变成了“家”。他们喜欢藏族文化,喜欢这里稀薄的空气,喜欢这里来来往往的人。他们通过构筑起古藏梵世这样一处藏族文化大观园,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
古藏梵世是主人家全部心思的结晶,但它又不独属于主人家,每个民宿的气质是由它的创造者和来往的客人共同熏陶出来,古藏梵世也不例外。每个民宿都是独一无二的,住在里面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喜好与各异的性格。人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赋予民宿以灵魂,让它从死的建筑物变成活的人间路,从而让冷冰冰的墙体透出家一样的温暖感。
不免想起一句话:拉萨最美的风景是人。但凡对拉萨多少有所了解的人,都会认同这句话。从警觉到信任,从害怕到亲近,从伪装到真实,拉萨让你慢慢学会打开怀抱,去释放深藏内心的真挚诚恳,同时也去容纳外在的人山人海。
身处古藏梵世,亲和感的产生是一种必然,刚一踏足这间客栈,主人家便会奉上一杯热茶,让你在惊讶之余,好感度陡升。拉萨气候比较干燥,主人家在每个房间都放了加湿器,为了客人们不被“高反”折磨,还备有氧气瓶。
来客或许不会太在意主人家的这些用心的动作,然而到了晚上,当看到客栈大厅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聚在一起泡茶聊天看电影,那种自由自在,那种无拘无束,那种倾心相交,让你突然间感动莫名,甚至泪流满面。你由此意识到,原来人和人的关系,并不都像钢筋水泥筑就的都市里那般,关起门来自成一统。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亲近如兄弟的,是可以相知同姐妹的。
古藏梵世散发的亲和感,或许就是这间客栈虽然走的是精品民宿路线,房价比之周边的民宿略微有些高,却依然让游人纷至沓来的根本原因。
岁月里颠簸,总有一砚风雨,所谓一见倾心,不过是在恰当的时间遇见恰当的你。茫茫大地,虽已寻不见沧海一声笑,但在古藏梵世,有一方天地属于你。谁也不来刻意打扰,而你也不负浮生,刚刚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