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子植物 Gymnosperms
李忠虎刘培亮(西北大学)
裸子植物分科检索表
1.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状;叶退化为膜质 三麻黄科 Ephedraceae Dumort.
1.乔木或灌木;叶为针形、鳞形、刺形、条形或扇形单叶,或羽状复叶 2
2.茎常不分枝,有时二叉分枝;叶羽状深裂或全裂,集生于粗大的树干或分枝的顶端 一苏铁科 Cycadaceae Pers.
2.茎或树干通常分枝;叶不羽状分裂 3
3.叶扇形,有多数二叉状叶脉;落叶乔木 二银杏科 Ginkgoaceae Engl.
3.叶不呈扇形,也不具二叉状叶脉;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 4
4.雌雄同株,稀异株;雌球花发育成球果;种子无肉质套被或假种皮,常具翅 5
4.雌雄异株,稀同株;雌球花不发育成球果,发育成核果状或坚果状种子;种子全部或部分包于肉质套被或假种皮中,无翅 6
5.球果的种鳞与苞鳞离生,每个种鳞具2枚种子;种子顶端具翅,或无翅;花粉通常具气囊 四松科 Pinaceae Spreng. ex F. Rudolphi
5.球果的种鳞与苞鳞半合生或完全合生,每个种鳞具1-20枚种子;种子两侧具翅,或无翅;花粉无气囊 六柏科 Cupressaceae Gray
6.每个小孢子叶具2个小孢子囊;花粉通常具气囊 五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Endl.
6.每个小孢子叶具3-9个小孢子囊;花粉无气囊 七红豆杉科 Taxaceae Gray苏铁目 Cycadales Pers. ex Bercht.& J. Presl 一苏铁科 Cycadaceae Pers.
常绿木本。树干圆柱状,直立,不分枝,稀二叉分枝或呈块茎状。叶螺旋状排列,二型,具鳞状叶与营养叶;鳞状叶短小,密被褐色绒毛,先端坚硬或柔软;营养叶大,簇生于树干顶端,叶柄常具刺,叶片革质,具中脉,一回或二至三回羽裂,末回羽片一次或多次二叉状深裂。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树干顶端,直立,中轴上密生螺旋状排列的小孢子叶;小孢子叶常楔形,扁平,顶端增厚成盾状,背面具3-5个聚生的小孢子囊(花药);大孢子叶生于树干顶部鳞状叶与营养叶之间,扁平,上部羽状分裂或几不分裂,边缘着生2-10枚胚珠。种子核果状;种皮3层,外种皮肉质,中种皮木质,常具2棱,稀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子叶2枚。
本科共1属约60种,分布于非洲东部(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亚洲东部和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太平洋岛屿。中国有1属16种,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地区;陕西栽培1属1种。
1.苏铁属 Cycas L.
Sp. Pl.2:1188.1753;秦岭植物志1(1):2.1976;中国植物志7:4.1978; Flora of China 4:1.1999;黄土高原植物志1:2.2000.
属的特征与地理分布同科。
(1)苏铁(图1,照片1、2、3)
Cycas revoluta Thunb., Verh. Holl. Maatsch. Weetensch. Haarlem 20(2):424,426-427.1782;秦岭植物志1(1):2.1976;中国植物志7:7.1978; Flora of China 4:4.1999;黄土高原植物志1:2.2000.
树干高约2米,稀可达8米。羽状叶丛生于茎的顶部,呈倒卵状狭披针形;羽片多数,线状披针形,常对生,硬革质,先端尖锐,边缘向内卷;上表面暗绿色,中央具有凹槽,内有稍隆起的中脉;下表面浅绿色,中脉隆起。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形或长卵圆形;小孢子叶长方状楔形,长约5厘米,有急尖头,被黄褐色绒毛;大孢子叶宽卵形,扁平,密生褐黄色绒毛,上部羽状分裂,下部具狭长的柄,柄两侧具2-6枚胚珠。种子卵圆形,微扁,熟时橘红色;珠被分化为3层种皮,外层肉质较厚,中层为石细胞构成的硬壳,内层为薄纸质。花期6-7月,种子10月成熟。
陕西的公园、庭园多有栽培,秦岭以北需室内越冬;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中国各地多有栽培。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苏铁树形优美,是重要的观赏和庭园绿化树种;茎内富含淀粉,可供食用;种子含油和淀粉,有毒。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极危(CR); CITES附录Ⅱ收录物种。
图1.苏铁 Cycas revoluta
1.部分羽状叶;2.大孢子叶;3.小孢子叶背面;4.小孢子叶腹面;5.聚生的花粉囊;6.种子
(引自《黄土高原植物志》,钱存源绘)。
银杏目 Ginkgoales Gorozh.
二银杏科 Ginkgoaceae Engl.
落叶乔木。树干粗壮端直,具分枝;枝有长枝与短枝之分。叶扇形,叶脉叉状并列,具长柄,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状。雌雄异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叶腋或苞腋,呈簇生状;雄球花4-6个,具梗,柔荑花序状;小孢子叶(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每小孢子叶具2个小孢子囊(花药);雌球花6-7个,具长梗,顶端常分2叉,稀不分叉或分成3-5叉,叉顶各生1个珠座,每珠座生1枚直立胚珠。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具肉质外种皮,骨质中种皮,膜质内种皮;胚乳丰富;子叶常2枚,发芽时不出土。
本科仅1属1种,原产于中国,东亚、欧洲、北美洲多有引种栽培。中国有1属1种;陕西栽培1属1种。
1.银杏属 Ginkgo L.
Mant. Pl.2:313.1771;秦岭植物志1(1):3.1976;中国植物志7:18.1978;陕西树木志:1.1990;
Flora of China 4:8.1999;黄土高原植物志1:3.2000.
属的特征与地理分布同科。
(1)银杏白果(图2,照片4、5、6)
Ginkgo biloba L., Mant. Pl.2:313.1771;秦岭植物志1(1):3.1976;中国植物志7:18.1978;陕西树木志:1.1990; Flora of China 4:8.1999;黄土高原植物志1:3.2000.
落叶乔木。树干高大粗壮;幼时树皮浅纵裂,老时褐色,深纵裂;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二年生枝变为黑灰色;冬芽黄褐色,常卵形,先端尖锐。叶扇形,具长梗,淡绿色,无毛,具二叉状分枝的叶脉,丛生于短枝或散生于长枝上,在短枝上常具波状缺刻,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楔形。雌雄异株;雄球花柔荑状,簇生;雌球花6-7个簇生,具长柄,顶端2叉,稀3-5分叉或不分叉,叉端生1个盘状珠座,胚珠附生其上,通常只1枚能育。种子椭圆形至近球形,具长柄,下垂;种皮3层,外种皮肉质,成熟时呈黄色,被白粉,味辛辣,腐后有臭气;中种皮白色骨质,平滑,具2-3条纵棱;内种皮红褐色,纸质;胚具2枚子叶,稀3枚;胚乳丰富,有后成熟现象;种子萌发时子叶不出土。花期3-4月,种子9-10月成熟。
图2.银杏 Ginkgo biloba
1.长枝;2.具种子的短枝;3.叶的一部分;4.具雌球花的短枝;5.幼嫩种子;6.具雄球花的短枝;7.花药;8.种子横切面(引自《秦岭植物志》)。
关中、陕南常见栽培,并有古树;中国各地多有栽培,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重庆有野生。东亚、欧洲、北美洲多有引种栽培。
银杏是中生代的一种孑遗植物,树形优美,为优良绿化树种;木材质地优良,可作建筑、家具、雕刻等用材;种子富含淀粉,可供食用及药用;叶可药用,亦可制杀虫剂和肥料。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濒危(EN)。
麻黄目 Ephedrales Dumort.
三麻黄科 Ephedraceae Dumort.
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状。茎直立或匍匐,二歧分枝,具节和节间。叶退化成膜质,在节上交互对生或轮生,2-3片合生成鞘状,先端裂成三角形,具2条平行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生枝顶或叶腋;雄球花单生或数个丛生,或3-5个呈复穗状,具多对苞片;苞片厚膜质或膜质,每片生1枚雄花;雄花具膜质假花被,雄蕊2-8枚,花丝连合成1-2束,花药1-3室,花粉椭圆形;雌球花具交互对生或轮生的苞片,仅顶端1-3片苞片生有雌花;雌花具顶端开口的囊状革质假花被,包于胚珠外;胚珠具一层膜质珠被,珠被上部延长成珠被管,珠被管直或弯曲,自假花被管口伸出;雌球花的苞片随胚珠生长发育而增厚成肉质,红色或橘红色,稀干燥膜质,淡褐色;假花被发育成革质假种皮。种子1-3枚,具1层外盖被和1层珠被;胚乳丰富;子叶2枚,发芽时出土。
本科有1属约40种,分布于亚洲、美洲、欧洲东南部及非洲东部和北部等干旱、荒漠地区。中国有1属14种,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地区;陕西产1属3种。
1.麻黄属 Ephedra L.
Sp. Pl.2:1040.1753;秦岭植物志1(1):33.1976;中国植物志7:469.1978;陕西树木志:44.1990; Flora of China 4:97.1999;黄土高原植物志1:29.2000.
属的特征与地理分布同科。
分种检索表
1.叶3裂和2裂并存;球花的苞片2片对生或3片轮生;雌花的胚珠具长而曲折的珠被管;多分枝灌木 (1)中麻黄 E. intermedia Schrenk ex C. A. Mey.
1.叶2裂,稀3裂;球花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