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里留待灵魂的空座位,壁画中央缺席的主人,棺椁上虚拟的窗棂与覆盖的帛画……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悉心解读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与礼仪传统。祭祀场合中的空位代表着供奉的对象,也意味着供奉者精神集中的焦点。有形的座位,隐喻着无形的主体。
“巫鸿美术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本卷收录巫先生1999—2003年的15篇论文与讲稿,从战国时代的城市形制到明清皇城的钟鼓楼,从敦煌石窟到《女史箴图》,探究艺术品的物质性与历史性,领略中国古代美术的“无形之神”。
43 汉代道教美术试探
44 战国时代的美术和建筑
45 汉画读法
46 《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前言
47 地域考古与对“五斗米道”美术传统的重构
48 战国城市研究中的方法问题
49 敦煌323窟与道宣
50 “华化”与“复古”——房形椁的启示
51 无形之神——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中的“位”与对老子的非偶像表现
52 《礼仪中的美术》序
53 何为敦煌艺术
54 说“拓片”:一种图像再现方式的物质性和历史性
55 时间的纪念碑:巨型计时器、鼓楼和自鸣钟楼
56 重访《女史箴图》:图像、叙事、风格、时代
57 神话传说所反映的三种典型中国艺术传统
本卷所收论文出处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