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延安时期戏剧活动发生的历史场景
第一节 晚清到五四时期的戏剧改良
第二节 “爱美剧”运动与“国剧”运动
第三节 左翼戏剧、定县农民戏剧与苏区戏剧
第四节 延安时期戏剧活动发生的时代契机与文化动因
第二章 延安时期戏剧活动展开的四个阶段
第一节 初创期:火线上的旋律(1935.10-1938.3)
第二节 提高期:蓬勃发展的村剧团(1938.4-1942.1)
第三节 整合期:文艺政策的调整与创作观念的更迭(1942.2-1943.1)
第四节 催发期:“融入生活”的戏剧创作(1943.2-1949.6)
第三章 延安时期戏剧社团的创演活动
第一节 延安时期的戏剧社团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戏剧活动
第三节 鲁艺实验剧团的戏剧活动
第四章 延安时期的戏剧理论
第一节 张庚的戏剧理论
第二节 阿甲的戏剧理论
第五章 延安时期的重要戏剧成果
第一节 《逼上梁山》的创作过程、整合理路与创作得失
第二节 《三打祝家庄》的缘起与改编
第三节 新歌剧《白毛女》的修改之路
第六章 延安时期的戏剧活动与解放区的乡村建设
第一节 解放区的乡村建设与戏剧活动介入的两种方式
第二节 乡村建设图景在戏剧活动中的全景呈现
第三节 新秧歌剧中的“新式家庭”
第七章 延安时期戏剧活动的历史经验和深远影响
第一节 融变性呈现:以新歌剧《白毛女》为中心
第二节 延安时期的戏剧活动对当代戏剧发展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