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孔繁森精神形成的土壤
孔繁森是新中国建立后成长起来的党的领导干部的杰出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时代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于1979年、1988年两次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藏,先后在岗巴县、拉萨市、阿里地区工作,把一腔热血洒在了青藏高原上。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境贸易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年仅50岁。孔繁森的一生,始终保持着作为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是时代精神的突出代表,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繁森拥有忠于人民、讲求党性的坚定立场。他时时处处以党的整体利益、全局利益为重,将个人问题和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他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两度赴藏,第二次期满又延续工作,长达十年;他的工作岗位几经变动,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困难就到哪里去,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
孔繁森拥有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始终保持着兢兢业业、无私忘我的工作作风;他严于律己,对于同志却宽容爱护;他勤俭节约,帮助别人时却慷慨大方;他乐于助人、淡泊名利,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价值观——“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孔繁森拥有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十年问两度赴西藏工作,并不是不知道西藏条件艰苦,而是认识到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需要有人为之奋斗,为之拼搏,为之牺牲。他生活清贫艰苦,并不是因为没有改善自己条件的能力,而是他时刻挂念着群众的疾苦,不愿追求个人的安乐。他把权力看作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把职位看作沉甸甸的责任,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孔繁森拥有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意识。他能准确把握党的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他懂得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注意把党的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当时客观条件相结合,尽可能地落到实处,产生效用。他真抓实干、不喜空谈,从不做华而不实、欺上瞒下的表面文章;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大胆推行边境贸易、生态保护、跨区域合作等现代发展理念。
孔繁森先后获得新时代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党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三严三实”的好干部、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和影响着中华儿女投身改革开放事业,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干事创业。
在孔繁森不幸因公殉职后,为纪念孔繁森、发扬孔繁森精神,中共聊城地委、聊城地区行署,中共西藏自治区委,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先后做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决定。199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并发表题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1995年4月14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开展向孔繁森学习活动的通知。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孔繁森“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的称号。1995年5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
1995年5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署名文章《全党都来学习孔繁森》。2003年12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聊城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时说:“我与孔繁森同志是战友,是一起在西藏工作过的战友。我们一块共事半年多,当时西藏的条件很艰苦,环境恶劣,孔繁森同志为西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繁森同志很积极,在西藏,人民提起都连连称赞,说他是‘活菩萨’……”
2009年9月10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在全国评选“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8年12月29日,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孔繁森“改革先锋”光荣称号。这是党和人民对孔繁森精神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再次肯定与高扬。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