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民国京剧批评研究
0.00     定价 ¥ 68.0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7767445
  • 作      者:
    任婷婷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史学脉络清晰、立论明确、为近年来京剧批评的力作
展开
作者简介

   任婷婷,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讲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戏曲史论、京剧理论与批评。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民国京剧批评研究”等课题,在《人民日报》《戏曲艺术》《戏曲研究》《中华戏曲》《中国文艺评论》《国际汉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第三十五届田汉戏剧奖评论类一等奖等。

展开
目录

导 言 寻找传统:京剧批评研究的历史意识 1

 

第一章 京剧批评:从晚清到民国
第一节 梨园花谱中的京剧批评 12
男旦风靡:女性身体想象 14
区别豪客:文人自我想象 21
商业属性:花谱作为广告 26

第二节 京剧批评中的“批评”精神 30
戏曲进入文学 31
文学批评中的“批评”精神 35
与花谱决裂 41

第三节 文学之外的研究路径 45
从案头到场上 45
场上研究范式的确立 51

第二章 反思传统:评剧范式研究
第一节 徐凌霄的“皮黄文学” 58
拒绝“角儿”艺术 58
确立京剧的文学性 63

 

第二节 剧本本位的批评观念 69
京剧批评中的文学意识 69
“为人生”的戏剧诉求 80

第三节关注场上的“立体文学” 86

第三章 聚焦本体:评伶范式研究
第一节 张厚载的批评实践 96
从“舞台下的演员”到“舞台上的演员” 96
以表演为中心的批评方法 100
参与建构表演流派的批评意识 106

第二节 “指示于伶而改进于剧” 111
在评剧中评伶 111
行当意识和角色意识 114
本体意识和理性思维 118

第三节 演员本位的批评观 121
以舞台程式为尺度 122
以塑造角色为标准 127
写意的戏剧观 133

第四章 剧学统摄:批评观念反思
第一节 “伶工专记”中的名伶肖像 146
伶人传记 147
史家愿望与主观表达 152

第二节 整体性批评范式的确立 155
整体性批评观念 155
整体性观念下的批评实践 161

第三节 京剧批评中的批评伦理 165
批评道德 166
独立批评 171

第五章 回到起点:花谱作为一种批评传统
第一节 由色而艺 176
面部表情 176
面部形态 184

第二节 扮相作为批评维度 187
扮相之色相 188
扮相之心相 192
扮相之舞台造型 196

结 语 201
参考文献 203
附 录 民国时期京剧批评篇目汇编 220
跋 28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