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岭南新语书系:广州生长录
0.00     定价 ¥ 48.0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9126149
  • 作      者:
    李若瑄
  • 出 版 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有历史及考古的学术背景,又有多年行走岭南名城的亲身经历,故能以外乡人特有的新鲜眼光,运用多种可信的史料,呈现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气象,同时将人文、地理、风物融为一体,展现岭南古城广州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生长过程,并且描述周边市镇村落中的风土人情之美。    全书见解独到,引用史料扎实,文字生动活泼,是一本宣传岭南文化的佳作。

展开
作者简介

李若瑄,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
   自幼以放养姿态生长在云南边地小城,18岁离家求学,从此开始漂流生活。现供职于某知名杂志海外版,长期奔波各地,所见所闻愈多,愈怀念自己童年时代的小城生活。
   自幼生长于80年代的小城,父母忙于工作,且一直没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觉悟,因此与年长三岁的哥哥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十分轻松快乐,虽然时至今日自己没有成为精英型人物,但至少拥有一个开心的童年记忆和一片可以慰藉心灵的乐园。

展开
精彩书摘
城市的年轮:广州生长史
广州很像一棵树。
自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领50万大军统一岭南、建造番禺城(任嚣城)起至今,在长达2200多年的历史中,这座城市在不同的时代呈现着不同的风貌——从海水汤汤、浮丘点点,到沙洲堆积、陆地成片:从濒临海洋到远离海洋,从弹丸之城到国际都市……将广州历代的城市地图叠加在一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圈圈由不同时代的城市边界形成的年轮,年轮的中心是最早的广州城,而一圈圈边界是每一次城市扩张留下的痕迹。两千多年来,广州就像一棵树那样生长着,将历史与文化沉淀在层层年轮里。
一、山川形胜,沧海桑田
公元前214年,当任嚣和赵佗观察广州的地形时,一定大声赞了一句:“好!”他们为什么要叫好呢?400余年后,东吴的步骘来到这里,给出了答案:“斯诚海岛膏腴之地,宜为都邑。”两千多年前,在任嚣们的眼中,这里北面有山可以作为屏障,南面辽阔的大海与三江相连,物产丰富,利于舟楫交通。山海之间,高岗台地可以营建宫室,免受海潮侵袭,平原谷地则土壤肥沃可事生产,是一处既可顺江进攻,亦可据而守之,还可退避海上的战略要地,因此“宜为都邑”。
对比古代文献的描述和今天广州的地理风貌,会发现变化非常大,最显著的莫过于海岸线的南移。两千多年前的广州,“负山带海,博敞渺目”,如今南沙湾是离广州最近的海岸,距离市中心在60公里以上。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宏观上看是由于以西江、北江和东江为主的珠江水系汇流入海时,携带的泥沙堆积在珠三角浅海溺谷湾,形成复合型三角洲,将海岸线逐渐南推;而微观上则是因为珠江、流溪河、沙河、文溪等在珠江北岸堆积河道沙洲,淤积成陆,加上历代人工围填,迫使珠江河道收紧、南移。这些陆续新生的陆地称为珠江平原,是广州城市扩张的基础。
尽管广州风貌一直在变,但基本地形结构却没有太大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北部白云山山地,中部越秀山丘陵地和广州台地,南部、西部和东部珠江平原,海拔高度依次递减,呈现出北中高三面低的状态,城内沟濠水系多自北向南汇入珠江。历代营建广州者,无一不是以白云、越秀为御,在台地建造宫署官衙,沿着平原的生长方向扩大城市范围,开辟市廛和民居,从这个角度看,广州其实千百年来一直未变,只是越来越大了。
二、泰汉:越城作起点,商机海上来
今天的中山四路316号,是秦汉之际南越国的宫署遗址。以此为中心,北至越华路,南至西湖路,西至华宁里,东至芳草街的范围,就是南越国国都——越城所在地。
越城古称番禺城,为了与三国东吴步骘重建的番禺城区别,后人取南越国的“越”字称为“越城”,也叫“赵佗城”。越城不是从一片白地建成的,而是赵佗增筑秦代南海尉署任嚣城所得。根据《竹书纪年》《羊城古钞》《广州记》《南越志》等古籍的说法,任嚣城再往上追溯则是楚国的楚庭(五羊城)、越国的南武城和吴国的南武城,从最早地处番山和禺山一带的小城(今城隍庙到永汉电影院),依次增筑扩大,到南越赵佗时期,已是一座长十里的城池了。
把越城的范围置于今天的广州来看,狭小得不值一提,但广州成为“千年商都”和贸易大港的征程便是从这里拉开序幕。事实上,早在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就在南海及南太平洋沿岸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任嚣、赵佗平岭南之后,秦王朝调发了50万人前来开发岭南,其中包括大量商人。商人逐利的天性令他们迅速融入岭南先民的交易圈,并凭借自中原带来的先进手工业技术进一步扩大了交易范围。他们将珍珠、玳瑁、犀角、象牙、金银器、玻璃等奇珍白海上运到越城,又从越城运走漆器、陶器、青铜器、布匹、丝织品等,很快,越城便作为岭南都会而声名鹊起。
P6-9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编 近代广州年轮
城市的年轮:广州生长史
长堤:百年CBD与近代化广州
摩登大厦:藏在建筑里的长堤记忆
骑楼:变通中西的南国商街
南海丝绸之路与浮动的城市
下编 浮沉十三行
十三行是一张巨网
外商·行商·官员
茶叶,绿色黄金的崛起
鸦片渗透两百年
鸦片战争与十三行巨变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