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铁化合物在水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0.00     定价 ¥ 56.0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147911
  • 作      者:
    陆永生,陈学萍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目录
第1章 铁化合物在水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基础
1.1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
1.1.1 过硫酸盐活化方法及其在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
1.1.2 铁活化过硫酸盐及其应用
1.2 化学反硝化的研究进展
1.2.1 硝态氮化学还原去除的研究基础
1.2.2 绿锈层间结构组分及反应活性
1.3 生物源Fe(Ⅱ)的形成及其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3.1 生物源Fe(Ⅱ)的形成
1.3.2 无机污染物的治理
1.3.3 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Fe(Ⅲ)/过硫酸盐体系降解染料罗丹明B
2.1 均相Fe(Ⅲ)/过硫酸盐体系降解染料罗丹明B(RhB)
2.1.1 不同铁盐种类对RhB降解效果的影响
2.1.2 均相Fe(ⅢI)/PS体系降解RhB单因素影响研究
2.1.3 无机阴离子对RhB降解效果的影响
2.1.4 Fe浓度变化及循环利用
2.1.5 Fe(Ⅲ)/PS体系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对RhB脱色机理分析
2.1.6 小结
2.2 Fe2(MoO4)3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染料 RhB
2.2.1 非均相Fe2(MoO4)3/PS体系降解RhB
2.2.2 催化剂Fe2(MoO4)3的稳定性及重复利用性
2.2.3 Fez(MoO)3/PS体系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对RhB脱色机理分析
2,2.4 小结
2.3 Fe(I[)/过硫酸盐体系产生硫酸根自由基机理
2.3.1 Fe(I)活化过硫酸盐机理分析
2.3.2 Fez(MoO4)3活化过硫酸盐机理分析
2.3.3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绿锈Fe(Ⅱ)/Fe(Ⅲ)- LDH的脱氨效能
3.1 不同类型绿锈作用下硝酸盐的去除效果
3.1.1 Fe(Ⅱ)作用下硝态氨的去除
3.1.2 不同GR2(SO2)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3.1.3 GR1(CO)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3.1.4 小结
3.2 不同类型绿锈作用下亚硝态氨的去除效果
3.2.1 Fe(Ⅱ)作用下亚硝态氨的去除
3.2.2 不同GR2(SO4)对亚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3.2.3 GR1(CO)对亚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3.2.4 氧化产物对GR1(CO2)还原亚硝态氮的作用
3.2.5 小结
3.3 绿锈作用下调控E,对脱氨还原产物的影响
3.3.1 GR1(CO3-)/NO2-N体系的E。变化对还原产物种类的影响
3.3.2 单因素对E,和还原产物的影响
3.3.3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微生物介导下的Fe(Ⅱ)/Fe(Ⅱ)循环脱氨效能及机理
4.1 微生物介导下的Fe(Ⅱ)/Fe(Ⅱ)循环脱氨效能研究
4.1.1 微生物介导下的Fe(Ⅱ)/Fe(Ⅱ)循环对亚硝态氮的去除
4.1.2 微生物介导下的Fe(Ⅱ)/Fe(Ⅱ)循环对硝态氮的去除
4.1.3 小结
4.2 微生物介导下的Fe(Ⅱ)/Fe(Ⅱ)循环脱氨产物及机理分析
4.2.1 微生物脱氨作用
4.2.2 微生物-Fe-(NO,-N)体系去除亚硝态氮的产物及机理分析
4.2.3 微生物-Fe-(NO-N)体系去除硝态氮的产物及机理分析
4.2.4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微生物介导下的Fe(Ⅲ)/Fe(Ⅱ)循环去除苯系物
5.1 微生物介导下的Fe(Ⅲ)/Fe(Ⅱ)循环去除硝基苯
5.1.1 S.oneidensis MR-1作用下硝基苯的去除
5.1.2 (S.oneidensis MR-1)-Fe体系中硝基苯的去除
5.1.3 S.oneidensis MR-1介导下的Fe(Ⅲ)/Fe(Ⅱ)循环对硝基苯的去除
5.1.4 S.oneidensis MR-1介导下的Fe(Ⅲ)/Fe(Ⅱ)循环去除硝基苯的机理分析
5.1.5 S.oneidensis MR -1作用下亚硝酸盐氮和硝基苯的还原
5.2 微生物联合 Fenton 氧化降解苯酚
5.2.1 S.oneidensis MR-1作用下苯酚的降解
5.2.2 (S.oneidensis MR-1)- Fenton 氧化联合降解苯酚
5.2.3 水铁矿在(S.oneidensis MR-1)-Fenton氧化联合体系中的可循环性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微生物介导下的Fe(Ⅲ)/Fe(Ⅱ)转化促进蓝铁矿的形成
6.1 铁还原菌介导下的铁氧化物-无磷体系中异化铁还原过程
6.1.1 电子穿梭体对异化还原的影响
6.1.2 pH对异化还原的影响
6.1.3 不同铁氧化物的异化还原过程
6.1.4 小结
6.2 铁还原菌介导下铁氧化物-磷酸盐体系中蓝铁矿的形成
6.2.1 (S.oneidensis MR-1)-磷体系
6.2.2 铁氧化物-磷体系
6.2.3 (S.oneidensis MR-1)-水铁矿-磷体系
6.2.4 (S.oneidensis MR-1)-磁铁矿-磷体系
6.2.5 铁氧化物形成蓝铁矿的机制分析
6.2.6 小结
6.3 铁还原菌介导下磷酸铁矿物体系中蓝铁矿的形成
6.3.1 (S.oneidensis MR-1)-水合磷酸铁/磷酸铁体系
6.3.2 (S.oneidensis MR-1)-水合磷酸铁/磷酸铁-AQS体系
6.3.3 由磷酸铁矿物形成蓝铁矿的机制分析
6.3.4 小结
6.4 提高磷回收率与蓝铁矿产量的策略
6.4.1 改变磷投加时间点
6.4.2 磷批次投加工艺
6.4.3 形成蓝铁矿的生物与非生物作用的区别
6.4.4 生物源Fe(Ⅱ)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区别
6.4.5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