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并不可怕,你何须畏手畏脚》:
这些杂乱无章的提问一直充斥在我的眼前、我的脑海里,于是我试着坐下来平静一下情绪,然后问问我自己。我突然发现自己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而且我如今还走在这条焦虑的路上,只是我从来不会刻意渲染这种恐惧感而已。
我想说说我一年前的焦虑。因为是在互联网行业工作,我每天看到的业内新闻都是无数个90后典型创业先锋出来做演讲,他们口口声声告诉你“我们的资本就是年轻”或者“90后就是牛,你们永远黑不完”一类的话。于是,你看到他们一个个成为CEO,一路欢呼着走向人生巅峰。
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不知道毒害了多少跟我当年一样年幼无知的少男少女,我自己也曾经陷入这个诡异的怪圈中。夜里睡不着的时候,想着我身边的朋友都出国去了,都看世界游玩去了,都结婚生孩子了,老家的同学都成为一个个叫得上级别的人物了,而我自己还窝在这个租来的小屋里……想完以上种种之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这辈子过得真失败。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到去年的时候,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有天,我读到了吴晓波的一篇文章,他写了几个人的故事,比如名满天下的画家及雕塑大师罗丹,是一个整天埋头于画室的孤独老人。所以,作者的结论是: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这句话触动了我,我开始把精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不再一味地拿不可复制的他人的成就来刺激自己。
高中那年我写了一篇小说,本来是打算投稿给当时很火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心里期待着哪怕能拿个优秀奖也好。可是,有一天中午我翻到了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那一篇《杯中窥人》的文章后,我一个人窝在被子里哭了很久,然后起床把写好的手稿撕掉了。因为我觉得跟韩寒、郭敬明这类天才相比,我这辈子即使用尽全力,我的文学梦也是不会实现的了。
然后回到现在,今年我27岁,我的第一《成长并不可怕你何须畏手畏脚》筹备完毕,陆陆续续有很多的出书邀约在等着我。这是一件我意料之外的事情。
我周围人都说,“你好厉害!”而我很慌张,这种慌张不是因为我害怕别人的赞美跟肯定,而是我害怕给别人一种错觉——我轻而易举地就这么出书了。我知道自己每天投入了多少时间在电脑前;我知道自己会把时时刻刻在脑子里思考的各种事情都尽量记录下来;我甚至在青春岁月里因为想问题太多,一度患上了抑郁症。
这些事情,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于是身边的朋友觉得我这个机会竟然是如此唾手可得,简单至极。
我以前总是害怕来不及,觉得青春时光好像要没了,很多人生愿望我要错过了,难道我这一辈子完了?
我想了一会儿,给自己梳理了几个理由:一是我的积累太少了;二是我的修炼不够;三是我还没有见过更大的世界;四是我太懒了,各种拖延症在身上作祟;五是方法不对,很多时候一味地努力付出,却从来没想过方向的问题。
这些理由梳理出来以后,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以后,我也可以针对每个问题,都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去一点点完善自己。但是,上升到意识层面,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