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西神的黄昏/光启文库
0.00     定价 ¥ 53.0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74992
  • 作      者:
    江晓原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是中国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并于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一个科学史系。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等百余种,在京沪报刊开设多个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其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展开
内容介绍
  长期以来,“西方之神”以西方现代科学的至高无上地位为背书,掌握了全球范围的文化话语霸权,对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洗脑,但它不应拥有此种地位。《西神的黄昏》,意为“西方之神的没落”。
  《西神的黄昏/光启文库》不再通过谈论或历数祖先的伟大成就这种收效甚微的路径去塑造某种“东方之神”,去西方神殿里叨陪末座;而是试图通过科学祛魅、揭出神刊真相并谋求溯源悟真的方式,去解构“西方之神”,将其拉下神坛,呼唤读者结束在精神上跪拜西方的自卑状态,以此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
展开
精彩书摘
  《西神的黄昏/光启文库》:
  大学教育筛选功能与互联网+的对峙
  现代教育,或者我们先收小一点,现代大学教育,有没有问题?当然有一大堆问题。这一点在中国和美国都一样,甚至在发展中国家和在发达国家都一样,至多只是问题的侧重和程度有差别。而在我看来,现代大学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最主要的根源,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已经越来越偏离教育的原初宗旨了。
  教育的原初宗旨是什么?可以用八个字一言以蔽之,就是“技能传授,人格养成”。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想当然地认为,现代的大学教育,就是为了实现这八个字。上面我们谈到的互联网+精神冲破准入门槛,和这个原初宗旨是不矛盾的,甚至是相得益彰的。
  然而,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现代教育另有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不是“技能传授,人格养成”,而是“筛选”!
  只要社会资源处于短缺状态,“筛选”就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不断地让一部分人出局,我们的社会资源才够在剩下的人群中分配。以前靠贵族血统或武力杀戮来完成筛选,大家越来越感到太不公平、太不人道。人类社会一直在寻找着更公平、更人道的筛选方式,而现代大学教育就是被选中的相对最公平、最人道的筛选方式。
  为什么要搞应试教育?为什么孩子要在学校里学那么多根本没用的知识?……我们完全不必为这样的问题义愤填膺。因为无情的答案是:就是为了让一部分孩子学不下去,好让他们出局。怎么可能人人都当美国总统呢?怎么可能家家的孩子都从北大清华毕业呢?用学习成绩来决定谁出局,总比靠“拼爹”公平,比靠打架人道吧?现在普遍流行的“智商测试”,发挥的也是教育筛选的辅助功能。
  如果我们同意现代大学教育具有这样的筛选功能,再去看大学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就会别开生面。比如慕课问题——这几乎是目前人们能够想到的大学和互联网+之间唯一的接口,在450余页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只有一页的篇幅谈到了慕课,作者认为中国的慕课发展得不如人意。
  其实,慕课是符合互联网+精神的,它希望冲破门槛;但它却偏偏是和现代大学教育的筛选功能直接冲突的,因为筛选功能要求高筑门槛。人们推介慕课时,经常会讲“非洲穷孩子也能听到哈佛名师的课”之类的动听话语,也确实有一些“哈佛名师”的课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或共享。但是“非洲穷孩子”听了这种课有什么作用呢?为哈佛做做广告是不错的,让这孩子对哈佛心向往之。不过,你没指望这个“非洲穷孩子”也能从哈佛毕业吧?如果慕课真的能让全世界想从哈佛毕业的孩子都从哈佛毕了业,它就彻底摧毁了现代大学教育的筛选功能。而这对于当下大学的利益来说,将是毁灭性的伤害。
  ……
展开
目录
导言
科学祛魅编
星际航行: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
地球2.0?又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
1835年的月亮:一场可喜的骗局
火星故事:在幻想与现实之间
《火星救援》能告诉我们什么?
阿波罗登月:用科学工具竖一块冷战里程碑
“全球变暖”背后的科学政治学
那条“长尾”其实是虚幻的
生也有涯,网也无涯:互联网“无限选项”之害
在数字城堡遇见戈尔和斯诺登
大学是对抗互联网+的最后堡垒吗?
被严重误导的转基因主粮争议
隐私与天书之基因伦理学
“智商测试”不是科学,那它被用来干什么?
图灵测试能作为人工智能的标杆吗?
为什么人工智能必将威胁我们的文明?
致伊萨克·牛顿爵士的信
神刊真相编
影响因子:学术江湖的《葵花宝典》
影响因子:谁在用它挣大钱?
SCI能预测诺贝尔奖吗?
打造“顶级科学期刊”的两栖秘诀
“顶级科学期刊”上非学术文本对影响因子的贡献
非学术文本对杂志影响因子的隐性贡献为何中国学者和媒体
对影响因子计算公式普遍误解
减小分母!操弄影响因子的捷径之一
影响因子操弄大法之综述为王(上)
影响因子操弄大法之综述为王(下)
从韩春雨事件看影响因子迷信之误人
《自然》杂志“从无影评惯例”吗?
《自然》杂志登龙术(1)素颜篇
《自然》杂志登龙术(2)美妆篇
《自然》杂志登龙术(3)整容篇
《自然》杂志登龙术(4)负心篇
开放存取的第一重骗局:垃圾论文
开放存取的第二重骗局:免费和付费
溯源悟真编
关于科学的三大误导
科学主义,才会违背科学常识
我们的身体是“客观存在”吗?
没有科学的技术是否可能?
文化向技术投降的时代
中国古代博物学传统发微
科学是魔法吗?
当代科学争议中的四个原则问题
创新不能唯西方的马首是瞻
霍金站队的意义:上帝、外星人、反实在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