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经济发展理论
0.00     定价 ¥ 59.0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249827
  • 作      者:
    约瑟夫·熊彼特
  • 译      者:
    贾拥民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创新经济学之父。熊彼特在经济纯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学方法论、计量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萨缪尔森语)。他与凯恩斯同年出生,两人一时瑜亮,同为20世纪前半叶*受推崇的经济学家。熊彼特的思想虽然在生前没有引发像“凯恩斯革命”那样的巨大反响,但是却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主流思潮。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发展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早期的成名之作。
  《经济发展理论》从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现象,在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做了开创性的深刻论述,将历史叙述和理论论证融为一体,体现了熊彼特的文体风格。书中具特色和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所提出的“创新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
  《经济发展理论》共分为六章。一、二章重要,从受给定环境制约的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到作为基本现象的经济发展,熊彼特都做了开创性的精辟论述,既是理论上的探讨,也是历史发展过程的概述。第三、四、五章则进一步分别阐述了信贷与资本、企业家利润以及资本的利息。我们可以概括地说,“创新理论”就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第六章运用创新理论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形成和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经济发展理论》:
  要想化解“利息的两难困境”,还有第二种方法。超出劳动服务和土地服务价值的永久性的剩余究竟是怎样成为可能的?对于这个问题,如果能够找到阻碍土地服务和劳动服务的价值不断增加的制动器,那么就可以回答了。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制动器,那么我们就不仅能够令人信服地证明永久性价值剩余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把产生这种价值剩余的环境归因于最充分意义上的价值生产力,或者至少从“私人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价值生产力,或者说包含着价值生产力的财货,能够产生一种净收入。在每个经济过程中,都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独立的价值剩余。这样一来,利息就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本要素了。相反,利息的存在将会归因于成本与产品价值或价格之间的差额,于是利息就成了超出成本的真正剩余。
  在一个交换经济中,当某种产品被垄断时,这种情况就会出现,不过在这里,我们感兴趣的并不是原始生产要素的垄断,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利息不可能出自原始生产要素的垄断。事实上,垄断地位发挥着制动器的作用,并给垄断者带来了一种永久性的净收入。我们可以把垄断收入看成是一种净收入,就像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可以把地租看成是一种净收入一样。这是因为,在垄断这种情况下,运用加总规则也会得到无限大的结果;同时垄断也不会使这种收入失去净收入的特征。至于为什么垄断价值——比如说,一项永久性专利的垄断价值——不是无限大的,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暂且先放到一边,留待以后再来回答。最后,如何研究垄断价值在这里同样也是一个特殊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在常规的循环流转中并不存在形成这样一种垄断价值的动力;因此,这种垄断收益不会与其他任何价值发生联系。但是不管这一切可能怎样,垄断者本人无论如何也从来不会说:“我没有赚到利润,因为我对我的垄断地位赋予了极高的价值。”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在评论劳德戴尔的利息理论时,庞巴维克也讨论过这样一种情况:能够节省劳动并产生利润的机器被垄断了。他正确地强调指出,这种机器一定极其昂贵,使用它将会无利可图,或者即便有利润,也非常微薄,最多刚刚够诱使人们去购买或租用它。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然而,生产这种机器本身却无疑是有利可图的,而且这种利润的持续时间将与该机器的专利期一样持久。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对于垄断者来说,垄断地位就类似于生产要素的某种东西。既然谈到了这种“准生产要素”的“服务”,那么就与对待其他生产要素的服务一样,也要讨论归属问题。机器本身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出机器的生产资料也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但是南于垄断的存在,就使得人们有可能利用这种机器或这些生产资料获得剩余价值。很显然,如果机器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恰好是同一个人,结果也仍然一样。
  因此,我们遇到的是一种特殊的净收入。如果所谓利息确实就像这种净收入一样,那么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我们提出的那三个问题也就都有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也就是说,这里存在着一种剩余价值的源泉(它的存在可以由垄断理论来解释);也存在着把一笔收益分配给垄断者的理由;最后,无论是归属还是竞争都不会使这笔收益消失这个事实,也可以得到说明。但是,这种垄断地位并不是有规律地、非常频繁地出现的,因此无法让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上述解释,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即使是在没有这种垄断地位的地方,利息也仍然会存在。
  另一种人们可能会说的情况是,如果对未来财货的估价确实系统地普遍低于对当前财货的估价,那么劳动服务和土地服务的价值就会永久地和有规律地低于产品的价值。尽管读者已经知道这种观点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再分析一下这种情况。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情况中,永久性的收入源泉全都只源于某种永久性的(至少从“私人”的角度来看是这样)和生产性的服务,但是这里所说的这种情况却涉及另一个问题,即价值本身的波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受给定环境制约的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 1

第二章 作为基本现象的经济发展 53

第三章 信贷与资本 89


第四章 企业家利润 119

第五章 资本的利息 147

第六章 经济周期 200

译后记 24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