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建设用地蓝皮书: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报告(No.1)
0.00     定价 ¥ 198.0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146449
  • 作      者:
    高延利 张建平 邓红蒂 杨冀红 欧阳安蛟 陈立定 左玉强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高延利,研究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中国土地学会秘书长,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土地资源规划、调查、评价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先后担任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调查、土地评价等。参与完成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主要执笔起草《土地调查条例》,主持及主要参与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国家及行业标准十余项;出版《地籍调查》《土地权利理论与方法》等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十余篇。获部级以上成果奖12项。2014年被评选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编写组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评价的研究始于1998年,以原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工作为支撑,开展了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试点试验、标准研发和全国范围评价的组织实施以及*成果汇总分析等工作,并承担了全国范围评价工作的技术指导任务。20年来,本书编写组先后开展了针对城市、开发区、高校、村镇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完成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基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理论梳理,在深入分析农地集约利用原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实质问题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城镇化发展特征,首次提出了基于初级集约和次级集约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框架,明确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即“以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的基本内涵。研发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基于双重用地分类的开发区评价调查、开发区评价成果快速审核与汇交等关键技术,充实完善了资源调查评价科技支撑体系。二是构建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形成多部行业技术标准。确立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用地调查、程度评价、潜力测算”三大工作环节,从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管理绩效等维度,明确了评价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指标体系、技术方法等,研制发布并适时修订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8—2008)、《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29-2010)等多部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形成了“技术规程+数据库标准+制图规范”的综合性标准体系架构,构建了多层次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体系,集成成果“多层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2013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三是指导全国性工程化实施,推动评价成果转化应用。本书编写组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性技术标准或规范,用于多轮次的全国城市、开发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与更新工作,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成果体系和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相关评价成果在国家对省级行政单元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估考核、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市)建设,以及规划编制、土地差别化管理改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