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于美食,喜欢用谚语给予定论。谚语是*短的文学形式, 往往能抓住事物*显著的特点,精准地说出其要义。单就有关新 疆美食的谚语而言,可圈可点者不胜枚举。譬如“马是男儿的翅膀, 饭是人类的营养”“迷路时星星跟月亮一样亮,饥饿时面条跟酥油 一样香”“即便活到中午,也要准备晚餐”……人享用食物,欣喜 之余便要感慨一番,其言辞因为受地域影响,形成了带有当地人 民文化与生活特点的谚语,并对人起到引领或暗示的作用,人亦 会因此而产生相应的文化心理反应。其中,与食物有关的内容更 是如此。 我在新疆近三十年,一直受到美食的暗示、影响和引领,让我 先是成为一个饮食方面的模仿者,后又养成了顽固的味觉习惯。新 疆的美食背后多有奇事,人们品尝美食时,了解这些故事或历史, 一定会被感动,亦会受到启发。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新疆生活二十年所见过和品尝过的当地特色美食,包括*具新疆民族特点的烤羊肉、烤包子、手抓饭,以及各民族在游牧生活中就地取材的和发明创造的极富营养的食品。也包括新疆当地*受欢迎的水果、物产等。包括一些物种的来历,在历史上的记载,与历史、民族文化的关系等。作品语言平实,皆为作者亲身经历或品尝,非常引人入胜。
我凑到馕坑前往里面望了望,一股灼烫的热浪喷到脸上,呼吸 顿时变得困难。我赶紧闪到一边,老大娘的儿子笑了一下,说馕坑 中的火温有一百多度,没几年工夫,在馕坑边站不住。他的脸上微 微有汗,但看上去却很从容。看来他打馕或烤包子时间长,在如此 炙热的馕坑边,仅仅只是出一点汗而已。不论哪个行当,做的时间 长了便就有了功夫,做烤包子亦不例外。他打出的烤包子让人惊叹, 每一个都颜色黄亮,咬一口,外面的皮脆酥,里面的肉馅鲜嫩,还 浸出炙烤后的油香,有一种极鲜的味道。他不停地劝我们多吃,并 提醒我们不要怕烫,烤包子带一点微微烫嘴的效果,吃起来最好。 但他和老大娘对我们的饭量很失望。我们一共五人,吃了半天, 还不到三十个。剩下一大堆烤包子,让我们面面相觑。老大娘说, 你们这些解放军娃娃太不能吃了,你们今天来了,我们一家人太高 兴了,但是你们太不能吃了,我们一家人肚子太胀了(生气的意思)。 盛情难却,我们每人便又吃了两三个,老大娘脸上才有了笑容。
序/001
烤羊肉串 / 003
烤羊腿 / 008
烤全羊 / 012
烤骆驼 / 016
馕 / 020
馕坑肉 / 024
烤包子 / 028
库麦其 / 032
烤鱼 / 036
烤鸡蛋 / 040
葡萄 / 047
哈密瓜 / 051
香梨 / 056
西瓜 / 060
小白杏 / 065
蟠桃 / 069
冰糖心 / 073
桑葚 / 077
无花果 / 082
沙枣 / 086
葡萄干 / 090
薄皮核桃 / 094
缸子肉 / 101
过油肉 / 105
爆炒黑白肺 / 109
黄面 / 113
馓子 / 117
油塔子 / 122
刀把子 / 126
九碗三行子 / 131
孜然 / 137
霍香和藿香 / 141
皮芽子 / 145
线辣子 / 149
番茄 / 153
莲花白 / 157
恰玛古 / 162
阿魏菇 / 166
椒蒿 / 170
地软 / 174
头发菜 / 178
冬虫夏草 / 182
抓饭 / 189
拌面 / 193
揪片子 / 197
麻食子 / 201
拨鱼子 / 205
炮仗子 / 209
石河子凉皮 / 214
苞谷汤饭 / 218
诺鲁孜饭 / 222
羊杂碎汤 / 226
丸子汤 / 230
苏甫汤 / 234
手抓肉 / 241
大盘鸡 / 245
椒麻鸡 / 249
馕包肉 / 254
米肠子 / 258
马肠子 / 262
熏马肉 / 266
平锅羊肉 / 270
羊肉焖饼 / 274
胡辣羊蹄 / 279
冰碴驹俐 / 283
伊力特 / 291
格瓦斯 / 296
穆赛莱斯 / 301
刨冰 / 305
奶茶 / 310
罗布麻茶 / 314
黑砖茶 / 319
锡伯大饼 / 325
沙尔阔勒 / 329
羊肚子焖肉 / 332
冬拜吉干 / 336
胡尔达克 / 340
包尔萨克 / 344
杂克尔 / 348
巴哈里 / 352
后记 / 356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