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希望旅人在旅程中能为后人留下些许足迹,而且我也一直建议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好都要这样做。
——托马斯·格雷(英国著名诗人、学者、大学教授)
我内心深处只爱生命——而且,说真的,我恨它之时也是爱它之时!
——尼采
本书是亚瑟•本森在人生旅途上的一部充满哲思的随笔,也是他深入探讨生活状态的作品,更是一部对欲望、追求、变化、追求成功和金钱过程中的反思治愈类心灵经典之作。本森文笔犀利、思想洞见强烈。冷眼看待和剖析我们平时认为正确而变得大众理念的一些行事习惯。重新以一种更加深入的反思精神来帮世人了解真正的精神渴求和自由是什么。告诉我们生活其实有很多面,一味地纠结于一种状态,很多时候会成为我们的思维局限,莫不如逃脱出来,透透气、换个角度来过生活。
本森在论述生活之道中阐述:你对生活和生活的动机观察得越细致,你就越能体会到想象力是改变世界的动力,尤其是那种希望从束缚我们或限制我们的环境当中逃脱出来的想象力。
第一章
逃 避
正是各式各样的体验才使得生活丰富多彩——劳作与休息、痛苦与解脱、希望与满足、危险与安全。变化的过程令人快乐,让我们懂得了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从无知到有知,从笨拙到灵巧。
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只能是现实生活里的事——我们先来说说逃避的故事。从古到今,让我们始终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如何逃避,人类的成长史也是一部逃避的历史。约瑟的故事、奥德赛的故事、浪子的故事、《天路历程》的故事、《丑小鸭》的故事、《小妇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我只是列出了其中的几个,深入的思考后,你会发现这些故事都是有关逃避的故事,与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古老的谚语说得好,“爱情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而爱情故事讲述的也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如何从爱情的荒漠逃离出来,奔向爱情的避难所。即使像《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这样的悲剧,从其背景上讲,也有着相同的主题思想。在俄狄浦斯的故事中,年迈并且失明的国王穿着破烂的袍子,无意识地犯下了如此难以形容的罪行,把他的两个女儿和几个侍从丢弃在圣泉旁老梨树和大理石墓碑之间;他以微弱的嗓音说出了最后的爱情箴言,这时空中传来了上帝震颤的声音:
“俄狄浦斯,你为什么还在拖延?”
俄狄浦斯立即沉默地走开了,依靠在提修斯的肩膀上,等到在场的人终于敢睁开眼看时,他们看到提修斯远远地离开了,身影孤独,用手遮住自己的双眼,似乎某种强烈的光线太令人感到敬畏,凡人的眼睛不能看到他的目光;但是俄狄浦斯走了,没有悲伤,而是满怀希望和疑惑。即使哈姆雷特死了,轰鸣的炮声响起,也应该祝贺他摆脱了无法忍受的痛苦。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些人用双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的目光落在这样悲哀的故事上,很难见到他们潦草写成或匆匆说出的什么话语,似乎他们进入了沉默或者无知觉的状态!其实不然。那些因灾难而变得疯狂的父亲们和母亲们杀害他们的孩子,希望与他们最心爱的孩子一起逃脱他们无法忍受的苦难;他们意欲与孩子一起飞走,就像圣经故事里的罗得带领妻女逃离即将毁灭的城市一样。自杀的人并不是仇恨生活的人;他非常热爱生活,只是生活中的悲哀和耻辱实在让他无法忍受。他是在努力寻找,试图移居到其他的环境当中;他渴望生活,但又不能就这么生活。正是人类的这种幻想才使得有人寻求死亡;只有动物能够忍受,而满怀希望寻找更好生存环境的人却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果说到如何应付人力所不能及的事儿,想想吧,人类的想象力是那么虚弱,甚至会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如果一个人想逃避现实生活,无论他怎么做,如何设计,他的能力都很有限。被光线照耀着的圣徒发出令人生厌的吼叫,这样的叫声将中世纪的天堂空想变成了持久的圣歌——这从深度上讲对于渴望新生的个体都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对充满活力的精神心灵也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即使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家不受约束、逆向思索出来的愿景,也只是一种无法说服他人的想法,因为这样的思想所能产生的加工材料实在是太少。
然而,正是各式各样的体验才使得生活丰富多彩——劳作与休息、痛苦与解脱、希望与满足、危险与安全—— 一旦我们将变化无常这样的概念从现实生活中移开,所有生活都会变得单调、乏味、无法令人振奋。变化的过程令人快乐,让我们懂得了哪些事情我们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从无知到有知,从笨拙到灵巧。甚至我们与所爱的人的关系也是这样,关系是否密切,那要看我们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什么,是否可以不断在对方的身上发现未知的东西,抑或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或者影响他们。从本能上讲,人们不喜欢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生活;在人类的生活当中,如果没有什么可逃避的,没有什么可盼望的、没有什么可学的、没有什么想得到的,坦率地说,这样的生活几乎也是无人能忍受的。
人们为什么怕死,那是因为死亡的阴影似乎游荡在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之中。什么也不做,仅仅依赖于回顾过去的美好时光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追忆唯一的用途在于可以分散我们对目前处境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我们生活状态不佳的时候。有句话说得好:悲伤的时候回忆快乐的事情是一种最残酷的折磨。
有一次,丁尼生患了重病,他的朋友——英国教士、古典学家周伊特给丁尼生的太太写信,建议丁尼生多回想自己做过的好事,这样也许会感觉舒服一些。但是这种舒服感可不是重病患者想得到的;我们也许妒忌或羡慕一个好人曾做过的诸多好事,但是我们真的不能假定,一个好人能够通过沾沾自喜地默想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来让自己最终感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往往会想到一些自己本可以完成却没有完成的事业,而且不太可能用这样的想法来折磨自己。
依我看,上了年纪或已退休的人逐渐会使自己平静下来,相当安分,这是真的;但这是垂暮老狗般的宁静,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打着盹儿,如果有什么动静让他兴奋起来,也只是会摇摆几下尾巴,仍不会离开自己的老窝;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到了这种地步,身体越来越差,头脑越来越困倦,那就会默默地怀着感恩图报之心,不再期待着什么了。但是,我能够想象到,不会有人真的希望就这样步入不朽;疲惫厌倦,无精打采,最大的希望就是永远也不会被人打搅。我们绝对不会相信昏昏欲睡,失去忍耐力的精神能构想出人性的真实希望。假如我们相信下一次体验就像远航后归来的水手们那样:
午后(他们)登上了陆地
在这里所有一切似乎总是像午后阳光
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无梦的睡眠中默然,这才是人类最好的希望。
就像我已说过的,我们最好还是相信最健康、最有活力的精神愿望,因为所有这些愿望都与逃避的冒险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们的生活道路上有很多敌对的东西:路上不时出现的杂树丛林不仅长得浓密,而且布满荆棘利刺;我们的信仰告诉我们神灵不希望人类就这样行走在黑暗里,让阴影尾随着我们的脚步,而且我们能给出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如果希望或者愿望不能促动我们向前,我们就需要让恐惧来刺激一下。我们不得不保持行动,如果我们不是朝着目标跑去,就会选择逃避,并不时回头看几眼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
欧洲有这样一个古老而奇特的寓言故事,说是有个人行走在沙漠上,就在他走近一片树林时,他突然意识到有一头狮子顺着他的踪迹跟在后面,而且离他越来越近。为了安全,这个人急忙逃进树丛里。他看到地上被人挖的一个大水塘,四周围着用石头粗糙地砌成的塘坝,坝上长满树丛和花草。他快速地抓着树干爬到了水塘边,紧靠着水塘上方有一处突出的岩石,就在他准备跳上岩石时,他突然看见水里有一条大蜥蜴,张大着嘴,恶狠狠地盯着他。他急忙停下来,紧紧抓住岩石旁一棵树的树杈。就这样他抓着树枝悬在那里,向上爬会遇上狮子,向下跳又会碰上蜥蜴。这时他感觉到树枝在颤抖,抬头望去,在他手够不着的地方有两只小老鼠,一只是黑色的,一只是白色的,正在啃食他抓着的树枝,很快就要把树枝咬断了。他绝望地等待着。就在这期间,他看见眼前的树叶上有几滴蜂蜜。他用舌头舔了舔,然后咽下去,仍然可以品味出蜂蜜的香甜。
无疑,我们可以将小老鼠看作是生活中夜以继日地待在那里的烦恼,而蜂蜜是生活中的香甜美味,即使我们身处生死攸关之际,也可以品尝或津津有味地吃到美味;事实上,人生无常,即使我们抓住不放的绳索就要断了,生活的不稳定性或者存在的危险并不能分散我们对生活乐趣的关注。人生的旅程完全是一次逃避过程中的冒险;即使身处最不安全的境地,我们也完全有可能惊奇地发现其中的甜蜜。
同样,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想要冒险,体验各种冒险的经历很容易,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冒险。愚蠢的人们有时认为,除非一个人徘徊在酒吧间门口,或者闲荡在台球室里,或者在船上当水手,或者去山里挖金子,或者到荒野上探险,或者猎杀珍奇的动物,或者在一群喝得醉醺醺地,扯着大嗓门叫骂的人堆里讨价还价,否则就不会有什么冒险的经历。当然啦,经历类似的冒险还是很容易的。我有一个亲戚,他的生活就充满了变数:当过水手、职员、警察、士兵、牧师、农场工、教堂司事。但是这种变化无常、居无定所的生活很适合他: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勇敢、鲁莽、好动;他不在乎生活有多么艰苦,让他按部就班地做事或者静下来安顿一会儿,简直会要了他的命。他不是不喜欢生活。有一次他告诉我,他曾半裸着身子,悬挂在船身一侧,舀取一桶桶水来擦洗船板。而当时的室外天气状况是,把水泼在船板上立时就结冰了。尽管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经历,他却没有从中学到任何特别的东西。他总是老样子:性格和善、爱说话、天真幼稚,既不瞻前也不顾后,最喜欢和水手们一起在小酒馆里讲故事。他对大多数陪伴在身边的人感到满意,花起钱来满不在乎;尽管他打心眼里鄙视那种宅在家里、非常保守的生活方式,但他也并没有从他的生活方式中获得什么智慧,也没有培养出什么幽默感,算不上愉快,也算不上独立。
序 言 …… 001
第一章 逃 避 …… 010
第二章 文学与生活 …… 023
第三章 新诗人 …… 037
第四章 沃尔特 · 惠特曼 …… 048
第五章 魅 力 …… 066
第六章 落 日 …… 083
第七章 彭格西克的房子 …… 091
第八章 村 庄 …… 097
第九章 梦 …… 106
第十章 幽灵访客 …… 119
第十一章 那另一个 …… 125
第十二章 我的校园生活 …… 134
第十三章 作者的身份 …… 153
第十四章 魔草和三色堇 …… 168
第十五章 你看,那做梦的来了 …… 185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本森的书总能给你带入一个思考的境地,而《自由之旅》有给你带入反思战争、关于逃避和对美的追求的一种思考境地。”
——《每日新闻报》
“很多作品带给你的力量都是无形的,它们是那么安静,但读后却能让你陷入思考并有热血沸腾之感,这就是好的作品,本森做到了。”
——《格拉斯哥先驱报》
“本书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能将战争、逃避的本性、自由的理解等话题嵌入陌生的美感,赋予真正的诗意。”
——《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