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难忘文坛老作家
0.00     定价 ¥ 46.0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1207729
  • 作      者:
    林绍纲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从作者与所写人物之间的一些独立的交往着笔,或几件小事,或几个侧面,或一点印象,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文坛老作家的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林绍纲(笔名邵刚),天津市武清县人,祖籍福建闽侯,1928年生于北京。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1957年始发表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诗刊》《文艺报》《文学报》以及一些省市级报刊。1980年代以来,书写了与巴金、冰心、老舍、周扬、艾青、赵树理、严文井、李季、郭小川、冯牧等数十位老作家相处交往中的回忆文章、散文随笔以及在外事活动中和外国作家的交往等纪实作品,结集《那时・那事・那人》(上、下册)。


展开
内容介绍

 《难忘文坛老作家》是林绍纲的一本散文自选集,收集了作者与几十位前辈老作家:巴金、谢冰心、老舍、周扬、曹禺、张天翼、赵树理、叶君健等人的交往,以及在外事活动中和外国作家的交往等纪实散文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巴金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缅怀巴金老人

 

 

2005年10月17日的晚上8点钟,我正在去往湘西凤凰古城的火车上,从新闻广播中,听到了巴老辞世的消息,深感震惊和悲痛!想起了四十多年来聆听巴老教诲以及他同外国作家交往中的种种情景,思绪万千,一宿没有睡稳。

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走了,一位爱国、真诚、正直、善良而忠实于文学事业的伟大作家走了,这是我国文学事业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巴老是我崇敬的长辈和老师,我少年时代就阅读巴老的《家》《春》《秋》等小说,粗懂他反抗封建压迫、揭露旧社会罪恶的要“控诉”的精神,巴老和他的作品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人。我真正结识巴老,是在四十多年前参与文学外事工作开始的。那时,他是中国作协副主席,我是中国作协外事部门的一个小兵。巴老在北京、上海、杭州活动或出国访问,我有幸多次在他身旁,聆听他同来自亚、非、欧美等多国不同肤色作家和学者的谈话。他以朴实无华、发自肺腑、诚挚感人的话语,打动了、征服了众多外国作家和学者。

从20世纪50年代的“亚非作家会议”到80年代的“国际笔会”(Pen Club)以及无数次的中外作家互访、座谈等文学交流活动,无论规模大小,他都充分估计到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凡是代表中国作家在国际会议上的发言稿,巴老都是亲自起草,字斟句酌,认真推敲,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感到满意,才肯拿出来公之于众。从来不由别人代笔,拿去宣读。巴老的发言稿语言生动、文采飞扬,被公认是见解精辟、以文会友、增进相互了解和团结的典范。外国作家都纷纷喝彩,欣然接受。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10月巴老辞世,长达五十六年期间,他担任文学界的众多高级职务,又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但他从来不领取国家工资,而是靠写作的稿费维持生活。这在中国作家队伍里恐怕是独一无二,且鲜为人知的事情。他生活简朴、穿着朴素,出国访问也从不用公费制装,更不接受明文规定的经济补贴,真可谓清廉一生。经由巴老建议、奔走呼吁,1983年国家批准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为解决筹建经费的不足,不拿一分钱工资的巴老,前后共捐出二十五万元人民币给现代文学馆筹建处。一次巴老访问日本期间,收到大约近一百万日元的采访费,巴老着随员把这笔钱赠送给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其实,巴老自己口袋里没有外汇,只有几个零花钱,他舍不得为自己买东西,只为钟爱的孙女和外孙女买过的礼品是两个口里喷火的小妖怪,仅用了几百日元。

我在文学界工作近半个世纪,交往的作家近百名,但是为人最真诚、最谦虚、最本色、最关爱年轻人的就是巴金老人。在我同巴老接触——陪同座谈、访问、宴请等近百次的活动中,他的话语始终是平和的,用词从不尖刻,但却很执着,充满了博爱和忧患意识。巴老最喜欢玫瑰,因为玫瑰象征着爱,象征着友情。巴老的爱是博大的,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真理和正义,热爱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巴老的爱又是细腻和缠绵的,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友情金坚玉洁,待人和蔼可亲,温和善良而又平易近人,从来不摆架子。

巴老晚年说得最突出的、最多的两句话:一是“说真话”;二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巴老是中外文学交流的一面闪光的旗帜。他常说:“我期望文学成为加强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成为联结各国人民心灵的桥梁。”

最最崇敬的巴老,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您。

 

2005年10月30日于北京


展开
目录

我与林老有缘   谭宗远/ 001

 

巴金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缅怀巴金老人/ 001

又想起了巴金老人/ 004

冰心散记/ 009

茅盾率作家代表团出席国际会议前后/ 014

周扬夫妇印象/ 018

老舍和赵树理/ 024

西山之忆

——怀念邵荃麟同志/ 029

清茶待客话曹禺/ 032

艾青、王蒙在美国/ 035

漫忆姚雪垠/ 040

我所知道的作家杨朔/ 043

从我亲历的几件事看严文井/ 052

纵谈陈荒煤/ 055

诗人李季/ 060

冯牧二十年祭/ 066

郭小川在咸宁干校/ 071

一个座谈会和背后的故事/ 073

梁斌在瑞春院门前/ 083

西子湖畔访陈学昭博士/ 085

杨沫在美国/ 088

忆杜宣/ 091

难忘罗荪

——在纪念孔罗荪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095

叶君健的家风/ 098

军旅作家李英儒/ 143

想起了葛洛/ 149

听张天翼讲故事/ 152

苏俄文学专家戈宝权/ 155

絜青老人的画/ 157

倔强的陈笑雨/ 160

回忆毕朔望/ 162

张兆和老人/ 167

悠悠往事/ 172

诗人邹荻帆/ 177

永远要实事求是

——丁宁《忠诚与屈辱》读后感/ 179

著名白族诗人晓雪风貌/ 183

向聂耳纪念碑三鞠躬/ 186

亚非作家会议始末/ 188

葛浩文先生/ 196

枫琴亭怀念/ 201

渡岸寺纪胜/ 203

在松本清张家做客/ 206

友情是美丽的、严肃的

——忆龟井胜一郎先生/ 210

扶桑挚友/ 215

森村诚一和《恶魔的饱食》/ 220

来自亚得里亚海畔的文化使者/ 226

三峡忆旅/ 231

乾陵的无字碑/ 236

向阳湖的记忆/ 238

大理散记(四则)/ 242

抹不去的胡同情怀/ 249

忆小溪/ 254

小孩子放鞭炮/ 256

南疆壁画记/ 258

闽行偶拾/ 262

跋/ 26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