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中国70年向世界贡献了什么”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146.0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1154367
  • 作      者:
    田辉,赖明明,谷耀宝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1. 新中国70年向世界贡献了什么

本套丛书包括《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分别从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中国道路、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三个角度,全面展示中国是如何从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跨越到今日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2.深度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贡献了什么,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辅导读物

本套丛书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创造的伟大成就进行了理性分析和经验总结,深度剖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之要。中国道路回应了世界发展单一模式论,鼓舞了发展中国家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中国智慧为世界提供了价值追求、发展动力和前进思路。中国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

3.本书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语言通俗易懂,并辅以大量的真实案例,容易读,好理解,便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董振华,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中央机关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党的理论。先后承担了党中央布置的多项重大课题和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长期承担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出版《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不解的奋斗》等著作多部,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

《中国道路》作者

田辉,中共山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研究”,完成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数十篇。

《中国智慧》作者

赖明明,经济学博士,深圳技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专家,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专家会员),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在《香港商报》、香港《文汇报》担任编辑记者十余年。专著有《香港转口贸易》《内容营销》,合著作品有《双赢的未来》《全面深化改革与世界经济》《魔咒与契机:中国经济新坐标》《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小康之后》《香港游—离岛行》。

《中国力量》作者

谷耀宝,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河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基地主要成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建理论研究。参与撰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十五讲》《治国理政思想方法十讲》等著作,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中国70年向世界贡献了什么”系列丛书,包括《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三册。中国道路回应了世界发展单一模式论,鼓舞了发展中国家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中国智慧为世界提供了价值追求、发展动力和前进思路。中国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随着中国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必将更多地参与到全球事务中来,更多地为世界共同繁荣和发展提供更多经验和作出更多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科学理论:思想指引的力量

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只有拥有伟大的思想,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党和国家历经重重难关和考验,披荆斩棘,排除万难,解决了许多前人从未遇到过或从未有效解决的问题,靠的就是科学理论的指导。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其一,我们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其二,我们党始终坚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下一阶段更高水平实践的需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思想飞跃。其三,我们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形成了“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先试、由点到面、全面推广”“先富带动后富”等一系列方法论的重大创新。其四,我们党始终坚持围绕改革开放展开科学理论建构,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改革理论。其中,最根本的是在创造性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当代中国实现从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真理的光芒

从积贫积弱,连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汽车都造不了,到“两弹一星”震撼寰宇,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一带一路”建设普惠世界;从被全面封锁、包围、制裁,到冲出重围,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当代中国在70 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40 多年进程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发展奇迹。这背后的思想秘密是什么?所有这些伟大创造都离不开一个伟大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在中华民族遭受着近代以来最惨痛的危难、陷入无尽的黑暗苦苦挣扎之际,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中华儿女探索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理论是时代的产物,但伟大的思想既立足自身的时代,又会超越自身的时代;既具有对自身时代的深刻观照,也具有一般理论所不具有的阶级和时空的超越性。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价值理论有着根本的不同,既非书斋里的学问,也非只为某一阶级服务的思想,从其产生之初就致力于打破旧世界,重建新世界,消灭剥削,消除压迫,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为最终目标。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样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思想力量。

(一)千年第一思想家

在20 世纪与21 世纪之交,西方社会对过去千年中谁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作了数次评选,评选的结果令人惊讶。1999 年,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先后发起了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活动,评选的结果都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排在第二;2002 年,在英国路透社发起的“千年伟人”评选中,马克思则以一分之差位列第二,而位列第一的则是爱因斯坦;2005 年,英国广播公司又发起了一次“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以27.93% 的高得票率位居榜首,位列第二的大卫·休谟得票率仅为12.6% ,之后则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当今世界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2008 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席卷全球以后,西方社会对马克思及其思想倍加推崇,一些民众在示威游行中甚至打着“马克思说对了”的标语,呼喊着“马克思,回来吧”的口号。可以说,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思想家能超过马克思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认为:“与政治家、科学家、军人和宗教人士不同,很少有思想家能真正改变历史的进程,而《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恰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建立在笛卡儿思想之上的政府,用柏拉图思想武装起来的游击队,或者以黑格尔的理论为指导的工会组织。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这是连马克思主义最激烈的批评者也无法否认的事实。”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也指出:“绝大多数智者的创造或幻想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便永久地消失了。这段时间可能只是一顿饭的工夫,最长不超过一代人的时间。但另一些作品却不是这样。它们经历过失落,但它们重新出现了,它们不是作为未被认识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出现的,而是以作者个人的方式、带着个人的印迹出现的,这些是人们能看到、感受到的。这就是我们称之为伟大的东西,把伟大和生命力联系在一起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按这个意思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马克思名字命名的理论,这也充分说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马克思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马克思本人高贵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

1. 为全人类谋幸福

出生在德国特里尔一个普通律师家庭的马克思,从小就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思想和崇高追求,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为全人类谋幸福”便是马克思的初心,更是其所自觉肩负起的伟大使命。马克思出身于中产阶层,但终其一生都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实现全人类解放而不懈奋斗,即使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即使饱受病痛的煎熬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他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其崇高理想奋斗终身!

2. 追求真理勇攀高峰

中国革命导师李大钊曾经说:“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求达于真理。”这句话用在马克思身上最贴切不过。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3. 战斗不息的一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展开
目录

【目录】

《中国道路》

第一章 思想指南: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中国道路的奋勇开辟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中国道路的完善与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道路的继往开来 

第二章 理论逻辑:“三大规律”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丰富和深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三、党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丰富和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 

第三章 历史必然:“四个走出来”

一、从改革开放4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 

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 

三、从对近代以来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 

四、从对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 

……

《中国智慧》

第一章 厚德载物、兼容并蓄

一、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的生命情怀 

二、社会制度中兼容并蓄的包容智慧

三、社会实践中激发活力的动员能力 

第二章 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精神

二、不断创造中国奇迹的中国智慧 

三、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伟大力量 

第三章 唯变所适、与时偕行 

一、传统文化中唯变所适的变通意识 

二、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的伟大革命

三、改革创新永不止步的历史进程 

第四章 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一、传统文化中过犹不及的理性自觉

二、中国模式中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

三、中国方案中不偏不倚的战略抉择 

……

《中国力量》

第一章 科学理论:思想指引的力量

一、真理的光芒 

二、实现富起来的创新理论 

三、引领强起来的行动指南 

第二章 理想信仰:激励前进的力量

一、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着每一代共产党人

三、共同理想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 

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三章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

一、中国力量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力量 

二、创造人间奇迹的伟大力量 

三、坚定人民立场,凝聚磅礴之力 

第四章 先进文化:价值引领的力量

一、激发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二、凝聚共识,固本培元

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