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武器系统计量基本知识》:
第二节 有关测量和测量结果术语
测量: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
被测量:拟测量的量。是指定义的被测量,测量要涉及到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和实施测量的条件,它可能有时会改变研究中的现象、物体或物质,此时实际受到测量的量可能不同于定义的要测量的被测量。
影响量:在直接测量中不影响实际被测的量,但会影响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量。例如,测量某杆的长度时,测微计的温度是影响量,而杆本身的温度不是影响量。
测量结果:与其他有用的相关信息一起赋予被测量的一组量值。测量结果通常表示为单个测得的量值和一个测量不确定度。对某些用途,如果认为测量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则测量结果可表示为单个测得的量值。在许多领域中这是表示测量结果的常用方式。
测得的量值:又称量的测得值,简称测得值,是代表测量结果的量值。对被测量的重复测量,每次测量可得到相应的测得值,有时称观测值;由一组独立的测得值计算出的平均值或中位值可作为结果的测得值:测得值是有测量不确定度的,当测得值附有测量不确定度及有关信息时才称测量结果。
测量误差:简称误差。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测量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引用误差等形式表示;给出测量误差时必须注明误差值的符号,当测得值大于参考值时为正号,反之为负号。
系统测量误差:简称系统误差,在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或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当系统误差的参考量值是被测量的真值时,系统误差是个概念性术语;当系统误差的参考量值由测量标准或约定值给出时,可得到系统误差估计值;得到系统误差估计值后,可对测得值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包括:在测得值上加修正值,对测得值乘修正因子,画修正曲线,制定修正表等。
随机测量误差:简称随机误差,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随机误差的参考量值是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随机误差具有抵偿性。
测量准确度:简称准确度,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间的一致程度。概念“测量准确度”不是一个量,不给出有数字的量值。当测量提供较小的测量误差表征该测量是较准确的。
测量精密度:简称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测得值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偏差、方差或变差系数表示。测量精密度不能用于表示测量准确度。
测量重复性:简称重复性,在一组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重复性条件是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或相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测量复现性:在复现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复现性测量条件是指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不同测量系统,对同一或相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在给出复现性时,应说明改变和未变的条件及实际改变到什么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简称不确定度,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该定义主要包含下面含义:
(1)测量不确定度包括由系统影响引起的分量,如与修正量和测量标准所赋量值有关的分量及定义的不确定度。有时对估计的系统影响未作修正,而是当作不确定度分量处理。
(2)此参数可以是诸如称为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标准偏差(或其特定倍数),或是说明了包含概率的区间半宽度。
(3)测量不确定度一般由若干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根据一系列测得值的统计分布,按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进行评定,并可用标准差表征。而另一些分量则可根据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所获得的概率密度函数,按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进行评定,也可用标准偏差表征。
(4)通常对于一组给定的信息,测量不确定度是相应于所赋予被测量的值的。该值的改变将导致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改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