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汪曾祺经典:游踪行旅亦有趣(精装双封面)
0.00     定价 ¥ 35.8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4781602
  • 作      者:
    汪曾祺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生于传统士大夫家庭,从小饱受诗书字画熏陶,抗战初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师承沈从文,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金庸誉之为“中国味”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字干净而传神,谐雅兼具,植于一方水土,涵盖人生百态,堪称一部“文化小说”,每一处都透露着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生深入透彻的思考。他的娓娓道来,在那个风云巨变的时代是中国文人的别样记录和温柔的心灵抚慰。

主编

      陈其昌,现任汪曾祺研究会秘书长,曾担任高邮市文联驻会主席,市文化局副局长。长期从事教育、宣传、文化、文艺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烟柳秦邮》《新民滩的悲欢》《朱葵艺术传》《熊纬书传》等著作。

顾问

      汪朗,汪曾祺长子,散文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经济日报社国际部主任。作品有《刁嘴》《衣食大义》《食之白话》《我眼中的父亲——汪曾祺》《四方食事·胡嚼文人》《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游踪行旅亦有趣》中的作品有叙事的、抒情的、释理的,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畅,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汪曾祺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倾注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苏高邮这一方土地,本书中他也用质朴的语言将自己所走过的北京、香港、昆明等地的所见所闻所想,以独到的审美娓娓道来。


展开
精彩书摘

                                                                                              大  地

 

                                                                                              祈  祷

 

      从乌鲁木齐往吐鲁番,汽车以每小时八十公里的速度在戈壁滩上飞驰,车轮好像不着地。戈壁很大,很平,表层覆盖一层黑白相间、黄豆大的沙砾,铺得非常均匀。戈壁上没有生命。没有动物,没有鸟,不长草,连“梭梭”都不见一丛,非常荒凉,一种难以想象的荒凉,好像这是另外一个星球。

      到吐鲁番了。景象变了。有树,有街道房屋,有店铺,有人。吐鲁番没有雨,也没有风,空气闷闷的。我们都有点恍惚。在戈壁上飞驰时,我们没有想到戈壁尽头是这样一块绿洲——我们这才体会到什么是“绿洲”。我们像做梦。是吐鲁番像梦,还是刚才驰过的戈壁像梦?

      从吐鲁番返回乌鲁木齐,太阳已经偏西。戈壁依然是那样一望无际,一样荒凉——使人产生神秘感的荒凉。从汽车里远远看见两个维吾尔族人在祈祷。他们都穿了长过膝盖的黑白相间的条纹的长袍——“裙袢”。一个瘦高,一个稍矮。他们在西逝的阳光里肃立着,微微低了头,一动不动。虽然隔着很远,但仍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虔诚。

这两个在戈壁滩上西逝的阳光中站立着祈祷的穆斯林使我深受感动。

 

                                                                                               雹  子

 

      我到坝上沽源马铃薯研究站去画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

      有一天,有一个干部从正蓝旗骑马到“站”里来办事,马拴在“拴马桩”上。这是一匹黑马,很神骏。我忽然想试试骑骑马。我已经二十年没有骑马了。起初有点胆怯,但是这匹马走得很稳,地又很平,于是我就放胆撒开缰绳让马飞奔起来。坝上的地真是大地,一眼望不到边,长着干净得水洗过一样整齐的“碱草”,种着大片大片的莜麦。要问坝上的地块有多大?有一个农民告诉我:有一个汉子牵了一头母牛去犁地,犁了一垄,回来时母牛带回了一个牛犊子,已经三岁了!在这样平坦的大地上驰马,真是痛快。

      变天了!黑云四合,速度很快,顷刻之间已到头顶。黑云绞扭着,翻腾着,扩散着,喷射着,雷鸣电闪,很可怕。不断变化着的浓云,好像具有一种超自然的、不可抗拒的威力,让人感到这是天神在发怒。这是雹子云。我早就听说过坝上的雹子很厉害,能有鸡蛋大,曾经砸死过牛,也砸死过人。

      我赶紧扯动缰绳,夹紧了马肚子,飞奔着赶回马铃薯研究站。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霎时变得天昏地暗,几乎不辨五指。站在黑沉沉的大地上飞驰,觉得我的马和我自己都很小。

 

                                                                                                雪  湖

 

      下了两天雪,运河封了 冻,轮船不能开,我们决定“起旱”——从陆上步行。我们四个人,我——一个放寒假回家的中学生,那三个是跑生意的买卖人。到了邵伯,他们建议“下湖”,从高邮湖上斜插到高邮。他们是老江湖,从湖上起旱已经不止一次,路很熟,远远的湖边的影影绰绰的村子,他们都能指认得出来。对我却是一种新鲜的经验。雪还在下,虽然不大,但是湖面洁白如玉,真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高邮到邵伯,六十六”,斜插走湖面,也就是四五十里,今天下晚到高邮,没有问题。因此那三位跑生意的买卖人并不着急赶路。他们走一截,就停下来等等我。见我还不上来,他们就在结了冰、落了雪的湖面上坐下来吃牛肉干,喝酒。

      我穿了棉衣棉裤,戴了一种护耳的毡帽——这种毡帽叫作“锅腔子”,还有个不好听的名字,叫“狗套头”。走了一程,哈气蒸到“狗套头”的帽檐,结冰。

      我筋力还好,没有成了三位买卖人的累赘(他们对于“学生子”是很照顾的)。

      看见琵琶闸了,县城已经不远。

      琵琶闸外的河堤上,无人家,无店铺,只有一个小饭店。

      我走进小饭店。小饭店只有一张桌子。墙上贴了一副写在“梅红纸”上的小对联,八个大字: 

      家常便饭

      随意小酌

 

一九九四年八月

注释

原载《大地》一九九四年第九期。


展开
目录

代  序 / 001

 

鹿井丹泉 / 001

耿庙神灯 / 004

露筋晓月——故乡杂忆 / 006

甓射珠光 / 009

大  地 / 012

家  书 / 016

风  景 / 019

室外写生 / 028

歌  声 / 031

礼拜天的早晨 / 033

翠湖心影 / 040

职  业 / 046

泡茶馆 / 052

跑警报 / 061

滇游新记(三篇) / 070

观音寺 / 083

七载云烟 / 088

国子监 / 102

桥边散文 / 112

胡同文化——摄影艺术集《胡

同之没》序 / 120

七十书怀 / 125

随遇而安 / 133

西山客话 / 143

钓鱼台 / 165

 

代后记 / 169

编后记 / 171

 

 

汪曾祺经典(七册)

 

人间有味是清欢

耳目所接皆是水

东西南北迹万里

水乡散淡且悠远

万物静观皆有灵

游踪行旅亦有趣

师友故人忆念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