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先秦政府治理思想
0.00     定价 ¥ 88.0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9669310
  • 作      者:
    方宝璋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方宝璋,福建省莆田市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博士,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任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史专业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审计学和音乐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为莆田学院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审计史、管理思想史与闽台文化史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8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得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一等奖之上)1次、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一等奖2次、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次。
展开
内容介绍
  先秦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源头。从政策工具的视角看,先秦管理思想主要有三个层面、一个关键,基本上已构建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最初理论框架。三个层面:一是以政府管制为主的治理思想,从管制对象看,主要对威胁国家稳定的社会犯罪采取严厉的禁戒与镇压,对户口、±地、粮食、货币、盐、铁等予以管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从管制手段看,主要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二是以政府协调为主的治理思想,其中民本思想是理论基础,重视对民众的教化、劝勉和礼治,主张通过财政性、市场性政策工具导民而治。三是以政府服务为主的治理思想,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思想、保护生物资源思想和社会救助思想。一个关键:任何政策工具必须通过各级官吏加以执行,因此,必须加强对官吏的选任、监察和考核。先秦管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对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府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先秦政府治理思想》:
  一、夏商西周文化与教育
  《论语·为政》载:“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认为夏、商、周三代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继承中又有变化发展。
  郭沫若指出:“中国文字,到了甲骨文时代,毫无疑问是经过了至少两三千年的发展的。”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我国的古代文献记录,有专职的史职人员汇集成典册。像先秦学者经常引证的《夏书》、《夏训》,就是当时还保存着的有关夏代的典册。孔子删定《尚书》,选取其中一部分编成《虞夏书》。而且,与孔子基本同一时代的《墨子》、《左传》也引用了一些夏朝典籍,如《夏书》、《夏训》等。这些都说明夏代确有文献记录存在。夏代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代,并为我国4000多年来的文明发达奠定了基础。
  商代的文化在夏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进步。殷墟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文有10多万片,连同其他器物上的铭文,有单字4000多个。汉字的结构,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都已具备。而且,近年在陕西岐山周原又发现周早期的带字甲骨,说明甲骨文是商周通用的文字,为后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代已有比较丰富的文献典籍。由占卜积累的大量甲骨卜辞,是当时文献记录的一部分。还有专职的史官“作册”,收藏有不少的典籍。这就是周公所谓的“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现存《尚书》中的《商书》和《盘庚》上中下3篇都是保存至今比较可信的有关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为研究商代管理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商代人信鬼神尚巫,所有的“民事”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为了使神权为王权服务,上帝的观念成了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观念。不仅王权来自上帝,而且王族的祖先也与上帝结合在一起。所以,祭祀上帝与祭祀祖先,就是国家的大事。为了表示信从上帝的意志,占卜成为表达天命的方式。殷墟出土的大量卜辞,就是商代后期王室的占卜记录。
  西周继承了商代的上帝观念,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而呼之为“天”。最高统治者——周王,则为受天之命而王天下的“天子”。西周的统治者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要“保民”。而且,为了“保民”,统治者还须“明德”,这就是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的功夫,同时还要加强对“民”的思想约束。这比简单的“天命”观当然是前进了一步。
  西周时期由史官保存下来的文献典籍是相当丰富的。现存《尚书》中的《周书》和《逸周书》等,就是经过后人选编而保存下来的一部分。这些篇章是当时的重要历史文献,对研究西周的管理思想史具有很高的价值。《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周颂》、《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周南》、《召南》、《豳风》以及其他部分篇章,是西周时期的作品。这些篇章,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和各阶层的思想状况。,
  夏朝已有学校的传说,《孟子》说:“夏日校”,其他古籍则说夏朝已有“庠”和“序”这类学校的设置。由于古籍记载简略,而且缺乏考古实物的证实,有关夏朝教育的情况,目前知之甚少。
  商朝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教育条件。与文化教育有密切关系的是这个时期已产生较为成熟的汉字,商朝的甲骨文已发现很多,其中已发现的单字在4000字左右。在文字构造方面,会意、形声、假借等比较进步的方法已经出现。周人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卜辞中已有“册”字,这说明已有文字记录,可能已有竹木简的书册。卜辞中还有“笔”字,可能已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甲骨文中还多次出现“教”“学”“师”等字,说明可能已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从甲骨文及其他文献考察殷商的宫室制度,那时可能已有明堂或辟雍。殷人尚右尚西,把大学设在西郊,以表尊崇,所以又称为“西学”。这种大学即是明堂或辟雍,辟雍也设在西郊,故又称为“西雍”。
  古籍中也有关于殷商时代地方学校的传说,《孟子》上说“殷日序”,《说文》与《汉书·儒林传序》则谓“殷日庠”。殷商的“庠”、“序”可能是从夏朝继承下来而又有所发展,其职能在于进行礼乐教育。商代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关于祭祀、军事、乐舞和文字的知识技能。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的立项依据及所从事的工作
第二节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先秦管理思想特点
第三节 先秦政府管理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第二章 先秦管理思想历史背景
第一节 夏商西周政治体制
第二节 春秋战国政治体制
第三节 夏商西周经济
第四节 春秋战国经济
第五节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变革
第六节 先秦文化

第三章 先秦政府在诸重要领域的管制思想
第一节 军队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思想
第二节 人口与土地管制思想
第三节 货币与粮食管制思想
第四节 重农抑商思想
第五节 市场管制与垄断经营盐铁思想

第四章 先秦法术势管制思想
第一节 政府立法管制思想
第二节 商鞅法治思想
第三节 申不害和慎到的术、势思想
第四节 《管子》法治思想
第五节 荀子法治思想
第六节 韩非子法、术、势思想

第五章 先秦政府劝勉调节思想
第一节 民本思想
第二节 劝学思想
第三节 劝农思想
第四节 礼治思想

第六章 先秦用经济手段导民而治思想
第一节 无为而治思想
第二节 君主利民思想
第三节 通过财政性政策工具治国思想
第四节 通过市场性政策工具调控经济活动思想

第七章 先秦公共事业与社会救助思想
第一节 水利工程思想
第二节 保护生物资源思想
第三节 社会救助思想

第八章 先秦人才选任、监察、考核思想
第一节 治国必须重视人才思想
第二节 对人才选任思想
第三节 对官吏监察考核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