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双语译林:林肯传(附英文原版1本)
0.00     定价 ¥ 49.8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4776691
  • 作      者:
    (美)戴尔·卡耐基
  • 译      者:
    刘宸含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本全面剖析林肯的经典畅销传记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倾心之作

生动再现平民总统的传奇一生

中英对照 买中文赠英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著名的演说家、律师。他保全了美国,解放了黑奴,是全世界敬仰的草根总统。

本书是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扛鼎之作。卡耐基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在林肯的家乡与当地人一起生活,了解真实的林肯。与其他学术专著不同,他力图用生动的笔触简洁明了地讲述林肯人生中各阶段的重大事件——家庭生活、求学之路、律师生涯、白宫岁月、不幸遇刺……倾尽心力谱写了林肯成就非凡而又悲苦不已的一生。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创作过程及原因

几年前的某个春日,我在伦敦的戴萨特酒店吃早饭。和往常一样,我翻着晨报,寻找着美国新闻的蛛丝马迹。通常来说我总是一无所获,但那天我很幸运,竟有了丰富的收获。

当时,已故的“下议院之父”——T. P.科诺(T. P. O’Connor)正负责晨报的一个专栏,名为“人物与回忆”。从那天开始,连着好几天,科诺在专栏里一心一意地讲述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故事。科诺并不在意林肯从事的那些政治活动,而是着手讲述林肯职业生涯中与他的个人生活相关的故事:他的悲伤,他那接连不断的失败,他的贫穷,他对安·拉特利奇(Ann Rutledge)深沉的爱以及他和玛丽·托德(Mary Todd)悲剧的婚姻。

我颇有兴趣地读着这个系列,同时又感到十分惊讶。我从出生起到二十岁一直生活在离林肯县不远的中西部地区。此外,我一直对美国历史很感兴趣。我本以为自己非常了解林肯的故事,然而读着专栏里的文章时,我很快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我作为一个美国人,却要在去了伦敦,读了一个爱尔兰人在英国报纸上写的专栏之后,才体会到林肯的一生是那么精彩,足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传奇。

我忍不住想,如此令人悲伤的无知,只属于我吗?这个问题没有困扰我太久,很快我就找到了答案。我与几个美国同胞讨论这件事,却发现他们对于林肯的认知,仅限于大家所知道的那些故事:林肯出生在小木屋内;白天步行数英里去借书,晚上躺在炉火前的地板上看书;砍柴;成了一名律师;会讲有趣的故事,还说一个人的腿只要能够到地面就行了;被称为“诚实的亚伯”;和道格拉斯法官辩论;被选为美国总统;戴一顶丝质礼帽;解放黑奴,在葛底斯堡发表演说;公开表示希望知道格兰特将军喜欢什么牌子的威士忌,好让他给其他几位将军也寄一桶尝尝;在华盛顿的一家剧院里被布斯(Booth)枪杀。

晨报上的那些文章,激起了我对林肯的兴趣。我去了大英图书馆,阅读了很多关于林肯的书籍。读着读着,我便深深地被林肯迷住了,内心的火焰熊熊燃烧,终于,我决定自己写一本关于林肯的书。我很清楚,自己并没有那份动力、性情、素养或能力为学者和历史学家写一本学术专著。而且,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再多一本这样的书——现有的优秀专著已经够多了。然而,在阅读了诸多林肯的资料后,我发自内心地认为,现如今忙碌的人们所需要的,是一本简洁明了的传记,一本能让人们了解林肯那丰富而有趣的一生的传记。而我,想写这样一本书。

我在欧洲开始了这本书的创作,并在那儿写了一年,随后回到纽约又写了两年。最终我撕掉了所有的稿件,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之后我出发去了伊利诺伊州,去林肯曾经放飞梦想、辛劳工作过的地方写林肯。一连几个月,我与当地的百姓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父辈曾帮助林肯测量土地,修建篱笆,赶猪上集市。一连好几个月我埋头钻研林肯时代的旧书、旧信、旧演讲稿,那些几乎被人遗忘的旧报纸和那散发着霉味的法庭记录,努力去理解林肯。

我在彼得斯堡(Petersburg)的小镇上待了一个夏天。之所以选择那里,是因为彼得斯堡距离重新修葺的新塞勒姆村(New Salem)只有一英里。在新塞勒姆村,林肯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那段时光也是林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那里,他经营了一家小磨坊和一家杂货店,学习法律,做铁匠,玩斗鸡和赛马,坠入爱河随后又黯然心碎。

即便是在鼎盛时期,新塞勒姆村也没能壮大成为百人村。其存在时间,大约只有十年。林肯离开后,新塞勒姆村就被废弃了,只有蝙蝠和燕子在腐烂的小木屋中筑巢。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中,那儿变成了放养奶牛的牧场。

然而,几年前,伊利诺伊州政府将这里保护了起来,建成了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并按照百年前的样子重建了村子里的屋舍。因此,被废弃的新塞勒姆村现在看起来和林肯时代的样子差不多。

白橡树屹立如初,林肯曾在树下学习、摔跤、追逐爱情。每天早上,我都会带着打字机,从彼得斯堡开车去那里。这本书一半的章节,都是在白橡树下完成的。在那里工作真是太惬意了!我的面前是蜿蜒流淌的桑加蒙河,北美鹑在四周的树林和草场里歌唱。冠蓝鸦的身影不时在林间闪现,还有金翼啄木鸟和红雀的倩影。我甚至能感觉到,林肯就在我身边。

我经常独自一人趁着夏天的夜色去那里。桑加蒙河畔的树林里,三声夜鹰的叫声如泣如诉。月光的清辉在黑暗中勾勒出了拉特利奇旅馆的轮廓。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一百年前,也是在这样的夜晚,年轻的林肯和安·拉特利奇也曾沐浴着月光,手挽手地走在这片土地上,听着夜莺的歌声,做着那些注定化为泡影的美梦。我相信,就是在新塞勒姆村,林肯度过了一生中绝无仅有的幸福时光。

当我准备写林肯的挚爱去世的这一章时,我将折叠桌和打字机放在车里,沿着乡村公路一路前行,穿过一片养猪场和一片奶牛场,最后来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在那里,埋葬着安· 拉特利奇。如今,那里已是一片荒芜,到处野草丛生。我割掉了挡在前方的野草、灌木和藤蔓,来到了安的墓前。在这里,林肯曾伤心悲泣,而他那悲伤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本书的很多章节都是在春田市(Springfield)完成的。其中一部分是在林肯家的客厅完成的,他在那儿度过了郁郁寡欢的十六个年头。还有一部分是在林肯草拟就职演说的桌子上完成的,剩余部分则是在他参加庭审以及和玛丽·托德吵架的地方完成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