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清代至民初京师民间戏曲的辉煌(修订版)
0.00     定价 ¥ 88.00
上峰书院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0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0152920
  • 作      者:
    么书仪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么书仪,女,1946年1月生于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元明清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以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古代室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体丛书——戏曲》、《元代文人心态》、《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晚清戏曲的变革》、《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清代至民初京师戏曲的辉煌》、《家住未名湖》(与人合作)、“大家小书”《中国戏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晚清以来北京地区的戏曲表演的变革、角色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此一时期的宫廷供奉戏曲、男旦的兴衰、老北京的情色场所、演员社会地位的变化、票友的社会作用等多个方面,突破常见的演员加曲目的戏曲史格局,细腻而丰富地展示了以京剧为中心的近世娱乐史、风尚史,乃至大众精神史,以丰富的史料和详尽的分析复原了晚清民初“娱乐圈”的现场及其语境

展开
精彩书摘
  晚清戏园子今天尚存的其实还有不少:中和园、广和楼、正乙祠、湖广会馆、平阳会馆……可惜的是,修过的没有做到“修旧如旧”,没修过的也没有好好地保持“原汁原味”。
  中和园还在粮食店北口,门脸上“中和饭庄”和“中和戏院”两块牌子共同支撑着旧日的中和园,门脸虽然是油漆彩绘、瓦脊俨然,可是中和戏院门前预告的节目和上面的数层玻璃楼顶,都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戏曲、茶社、游艺、录像外加台球是它的经营项目,屋顶上“中和戏院”的霓虹灯广告旁边,一行小字把“戏曲、录像、台球、火锅、游艺”串成一串,显示着中和园在大栅栏生存的不易,也把昔日堂堂中和园的档次,降低到了天桥杂耍的水准。
  广和楼也还在肉市,戏楼高耸,楼顶上面的四个大字“广和剧场”显然是当初的定位,可是,下面的“卡拉OK歌舞厅”“广和歌舞厅”“广和游艺厅(严禁中小学生入内)”三块牌子,让人觉得昔日的广和楼在如今好像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水泥预制板的楼壁在光天化日之下,显得简陋而寂寞,就像是戏曲在今天一样……
  正乙祠门前红灯高挂,门洞上面的藻井和两边的脸谱彩绘花里胡哨——不知道是国人之中已经没有彩绘的基本知识,还是故意出新以讨好国外的傻帽……门口的广告是:“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联袂首创隆重推出中国古典戏曲荟萃”,1999年4月21日的剧目是《挡马》《下山》《闹龙宫》,这些戏当然不是演给内行的北京人看的,谁都知道这样的“戏码”面对的观众显然是老外和外地游客,应付他们“看热闹”——骗钱的把戏……正乙祠一副再醮的样子,仍然是在为主人招财进宝。湖广会馆可以算是新贵,四合院外面青砖白墙,里面游廊瓦舍,楼上楼下油漆彩绘自不必说,八仙桌、木靠背椅也是光可鉴人,舞台上的上场门、下场门依然分别写着“出将”“入相”,宫灯高挂、绣花守旧、伸出式舞台、三面雕花矮栏杆……一切都是按照旧时代的模样特别修建的,连台柱对联“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也令人想起旧日光景,可是没有了官座、散座和池座的分别,仍然只是赝品而已。
  湖广会馆的介绍之中,不仅张挂着“孙中山先生曾五次莅临会馆,并在此主持国民党成立大会”的文字说明,而且还打出了“北京戏曲博物馆”的招牌,称这里是“集演出、博览、研讨、购物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这说法带着一脸官气、振振有词、不容置疑,至于“京剧大师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都曾在此舞台演出”,说的就是废话了——这些演员在哪儿没演过啊?不过,废话对于年轻人和不知道的人来说,就是“新知识”。
  实际上这些戏园子都有着值得一听的辉煌历史:
  中和园的名字在二百二十多年前的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就出现在崇文门外精忠庙的“重修喜神祖师庙碑”中了,它的年代居然早在徽班进京之前!
  广和楼的前身是“查楼”,查楼是明代巨室查氏所建戏楼,乾隆庚子曾经毁于火灾,重建之后名为“广和查楼”,乾隆五十年就名为“广和楼”了!是清代的大戏园子。
  银号会馆正乙祠,是北京现存的、稀有的行业会馆,康熙六年浙江人所建,既是祀神之所,也是集会宴饮之地。“正乙”即“正一”,民间以财神爷赵公明为“正一元帅”,所以银号会馆以“正乙祠”为名,也是名实相符!正乙祠戏台前的柱联“八千场秋月春风尽消磨蝴蝶梦中琵琶弦上;百五副金筝檀板都付与桃花扇底燕子灯前”出语对语均以传奇题目作结,似乎可以证明正乙祠是皮黄尚未盛时所建。
  湖广会馆原来是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的相府,清代嘉庆十二年由长沙籍的在京官员创议公建成为湖广会馆以联络乡谊。后来,湖广会馆曾经作过两广总督叶名琛的私宅、八国联军美军提督的司令部……煞是风光啊!
  不过,要是说起台柱对联的话,黄裳在《旧戏新谈》里面说过,还是要数当年广德楼相传是吴梅村写的那一副最好“大千秋色在眉头看遍玉影珠光重游瞻部;十万春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无论内行还是外行都觉得好,那也就是真好了。晚清时候大名鼎鼎的广德楼,嘉庆二十一年出现在“重修喜神殿碑序”里,也就是说,在这一年,广德楼参加了修缮喜神殿的捐资活动,那也是很有历史的著名茶园啊!而今,广德楼却是早已经踪影皆无。
  崇文门外小江胡同三十六号,平阳会馆(或称“阳平会馆”)的戏楼还在,如今是药材公司的库房,门上挂着铁锁,院子里住着兼管保安的外地人,说是“想要进去看看,得有同仁堂的条子才能开门”。不知道戏楼之内晋南豫西孟津人王铎所写的“醒世铎”横匾是否还在?从门缝看看,里面蛛网尘封,从旁边拍照,悬山式屋顶已是断壁颓垣……
  平阳会馆的始建时间虽然说不清,可是在乾隆年间人吴长元的《宸垣识略》里面,就已经有了它的记载。此楼是北京今存始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有两层戏台的会馆戏楼,楼内还有嘉庆七年的重修碑志,属于“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应该就是它至今还能够幸免拆除而存在的原因!
  ……
  1999年,我和同事王学泰专门约好去看大栅栏的戏园子,王学泰说:大栅栏西口路北那悬挂着“北京曲艺厅”霓虹灯招牌,而实际上已经成了“北京市曲艺厅百货商场”的地方,就是广德楼旧址;门框胡同南口路西,而今是什么“全景动感电影院”,那里就是原来的同乐轩;大栅栏中间路北现在经营“KTV包间舞厅棋牌室台球”,上面还有“杂技团圣达利俱乐部”招牌的那块儿,是原来的庆乐园;路南的步瀛斋鞋店是三庆园故地;瑞蚨祥西边的空地,是原来的庆和园,地皮后来卖给了瑞蚨祥……博闻强记的王学泰生在南城长在南城,上面所写的情况都是当时所见,我们还一边唏嘘着一边拍了照片……
  如今,又是八年过去了,整个前门外都在大拆大建,谁都知道“大拆大建者”脑子里想的只是一个“钱”字,可是大标语上却写着“传承历史文脉,永续古都风韵”“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历史名城魅力”……多么像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梁思成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伟大祖国建筑传统与遗产》的拙劣抄袭?现在发现“老北京”可以卖钱,才想起来“传承”和“保护”了,可惜的是老北京早就都被毁光了,重新“打造”的最多也就是赝品次品罢了。
  大栅栏是拆建的中心和重点——这块被“看好”的生财宝地,在不久的将来不知道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
展开
目录

清代京师的戏曲与宫廷............................... 001

徽班进京·程长庚·前、后“三鼎甲”............ 017

京师南城的戏园子...................................... 032

清代的科班、戏班子和精忠庙..................... 049

清代的封箱戏、义务戏和堂会戏.................. 067

戏迷、票戏和下海...................................... 090

谭鑫培一生荣辱......................................... 116

杨小楼空前绝后......................................... 136

陈德霖·余玉琴·王瑶卿............................ 168

幸运的梅兰芳............................................ 198

“胡琴圣手”孙佐臣、梅雨田、徐兰沅............ 235

京派和海派................................................ 266

早年名伶们的修养和派头............................ 285

补记一:一帧照片的五种说明..................... 311

补记二:梅巧玲“焚券”“赎当”故事的变异...... 323

后 记...................................................... 339

参考书目................................................... 34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