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新材料与新方法,把易卜生戏剧放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戏剧承前启后和中外戏剧交流碰撞的大背景下予以透视,对易卜生的艺术革新、诗性智慧、戏剧思想与当代意义进行系统阐发,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作者基于十余年来研“易”体会,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先阐明易卜生戏剧诗学的原点与内核,再具体分析易卜生在不同时期的戏剧诗学思想,接着回到整体视角进一步探析易卜生戏剧诗学的核心奥秘,最后总结了易卜生戏剧理论的主要内涵与易剧诗学的当代意义;在此过程中,作为易剧诗学内核的“自审”像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而易卜生的隐性戏剧诗学与显性戏剧诗学也在最后合流,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彰显出独到的重要价值。从整体来看,全书对于易卜生的自审诗学、悖反诗学、回溯诗学、复象诗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对于易卜生融会戏剧性与诗性、精心营构“戏剧诗境”的具体技巧展开了比较细致的论述,对于易卜生在书信演讲、戏剧评论、创作札记中明确表达过的戏剧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合,尤其对于易卜生的“自审论”“感通论”“精神进化论”等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发,这对于我国当代戏剧创作与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温馨提示:请使用上峰书院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在当今的中外文学和艺术界,运用新的理论和批评方法研究经典作家作品的著述仍不断涌现,但是真正运用得比较准确到位并能提出自己独特见解者则寥若晨星。汪余礼教授的《易卜生戏剧诗学研究》应该属于这样少数确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著作之列。我在读完他的这本专著后不禁感到眼前一亮。 汪余礼早年主修中国语言文学,博士阶段又在中央戏剧学院师从戏剧艺术界的泰斗谭霈生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后又转而在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这样一种宽广的学科背景和扎实的多学科知识使得本书的写作既在理论上高于一般的艺术研究著作,同时又不带有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使人读来趣味盎然,仿佛跟着作者进入了易卜生的艺术世界,同时又与当下的社会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想一部研究性的学术专著写成这样实属不易。 ——王 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