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表征
二、“礼”的内涵和基本精神
三、“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四、“礼”与中国古代政治及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编 《周礼》与古人的制度设计
一、《周礼》的真伪之争及其编纂成书考述
(一)《周礼》题解
(二)《周礼》的发现
(三)《周礼》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二、《周礼》的思想内容
(一)阴阳与五行思想——《周礼》的宇宙观
(二)礼法相济一《周礼》的社会治理思想
三、《周礼》的行政制度设计及其对后世政治的影响
(一)《周礼》职官系统
(二)《周礼》所载畿服制度、爵位制度和乡遂制度
(三)《周礼》行政体制设计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政治的影响
四、宗庙祭祀之礼与昭穆制度
(一)宗庙与祭祖
(二)宗庙规制
(三)庙祭礼仪
五、《周礼》的传世和《周礼学》的发展流变
(一)刘歆对《周礼》学的贡献
(二)刘歆《周礼》学在两汉之际的传承谱系
(三)马融、郑玄与东汉《周礼》学的兴盛
(四)三国时期《周礼》博士的设立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周礼》学
(六)贾公彦《周礼注疏》的学术成就
(七)理学思潮影响下的宋元明《周礼》学
(八)清代《周礼》学研究的盛况
第二编 《仪礼》——礼的节目与仪轨
一、礼典的实行与《仪礼》的成书
(一)《仪礼》书名溯源
(二)《仪礼》的内容和结构
(三)《仪礼》与孔子的关系
(四)从武威汉简本《仪礼》认识《仪礼》经、记、传及其他问题
二、《仪礼》所体现的周代宗法制度与伦理观念
(一)《仪礼·丧服》所体现的周代宗法制度
(二)《仪礼·丧服》中所蕴含的周代伦理观念
三、“姨服”重于“舅服”所蕴含的上古文化信息
四、《仪礼·丧服》的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上古婚姻遗俗
(一)“舅”与“姑”
(二)从父、从母
(三)“侄”与“昆弟之子”
(四)“娣”与“姒”
五、《仪礼》的传授和《仪礼》学的发展流变
第三编 《礼记》与“内圣外王”之道——心性之学与政治哲学
一、《礼记》的编纂与流传
(一)《礼记》的编纂成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