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茶文化研究:神农武当道茶经
0.00     定价 ¥ 68.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68070805
  • 作      者:
    袁正洪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 多维度视角认识武当道茶文化
作者致力研学神农武当道茶文化,数十年实地调查与追根朔源,不畏严寒酷暑,不惧峭壁悬崖,遍访武当,寻访野生古茶树,一步一个脚印地引领读者进入武当道茶的世界,并培养正确认识武当道茶的方式与观念。
书中语言平实,图文并茂,读他的文章如相对晤谈。

▼ 精致锁线典藏版
从全书品质到装帧设计,作者均亲自把关,严谨校订。锁线精装,潘通色印刷,进口雅质纸,以松木纸浆为原料,拥有植物纤维,纸色护眼。
展开
作者简介
袁正洪
湖北房县人,笔名袁野清风。高级职称:主任编辑、高级政工师。
1968年知青下乡,参加工作后在房县县委办工作,先后担任郧阳报记者、郧阳地委办秘书科长、新华社湖北分社十堰通讯站站长、十堰市委政研室正县级政策研究员。创办了十堰市民俗学会和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理事、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
1974年开始收集鄂西北秦巴汉水神农架武当地域民间文化,1980年开始关注收集诗经尹吉甫文化,编著《中华诗祖尹吉甫研究》《中国历代帝王将相特放房陵典籍录》《神农武当医药歌谣》等,填补了我国历史文化相关领域的空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年来撰文3000多篇,多篇文章被国内外百余家媒体采用,获先进奖状116个,曾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连续4次获全省党委政研系统调研成果一等奖,十堰市十佳新闻工作者,3次获十堰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关于道茶的百科全书,涉及神农武当道茶的方方面面。

书中讲述了神农武当道茶的文化传说、历史渊源、生态地理、科学种植、栽培管理、采叶制茶、营养元素、特色品牌、茶艺表演、茶民歌、谚语、大事记等,并结合历史、地理、生态、考古、古籍、民俗、茶艺等多方面进行考察研究。是一本集历史性、科学性、生产性、知识性、学术性、文化性、实用性、典藏性于一体的茶文化读物。
展开
精彩书评
袁正洪先生于 1969 年春从房县徒步到神农架(当时房县到神农架还没公路),结缘野生茶;1974 年,隆冬时节,徒步从官山登临武当金顶,发现馨香的武当野生骞林茶(俗名小白花茶)和野生太和茶;1996年,自立课题,研究神农武当道茶文化,历20余年,锲而不舍;2020 年秋,著成《神农武当道茶经》书稿,可谓“几十年磨一剑”。从梦想——追求——痴迷——艰难求索——倾心奉献,始终不忘初心,夙夜匪懈,倾心研究,著成了《神农武当道茶经》,为茶学特别是武当道茶的研究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神农武当道茶经》一书,是袁正洪先生积学储宝、研阅穷照、振叶寻根、观澜索源、倾心整理、精心编著之作,先生的宗旨是为“弘扬道茶,薄力贡献”。读者一览目录便可见全书的规模,积蓄了袁先生数十年的心血。

全书共分十八个篇章,纵横捭阖、历数神农武当、道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评茶悟道,养生修性;仙山云雾,独特地理;天然野生,茶树群落,科学种植,栽培管理;采摘炒制,传统技艺;多种元素,营养丰富;特色品牌,品茶评茶;茶具收藏,颇具特色;茶艺表演,玄妙动人;茶之歌谣,谚语谜语;论文探索,新闻集锦;轶闻故事;非遗申报,大事记等。本书结合历史、地理、生态、考古、古籍、民俗、茶艺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学研,力图集历史性、科学性、生产性、知识性、学术性、文化性、实用性、典藏性于一体,是中国茶学、茶文化,武当道茶、茶种植、历史、品牌管理、茶文化的集大成者。

袁老先生上下求索数十年,精心编著的《神农武当道茶经》一书,相信能够成为读者了解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典籍,更能够为武当道茶的品牌发展提供独特的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神农,亦称神农氏。神农是*早教人用耒耜(古代翻土农具)务农、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的人。后世也将他称为土神,即负责管司农之事的官。

房县南山神农架北坡地域,古传为神农尝百草之地,流传着许多神农的故事,如“茶(古称荼)之为药,发乎神农”“神农发现五谷”“神农扶犁亲耕,教民种粮”等。人们非常崇敬神农,民俗祭祀神农风气浓厚。古籍《房县志》记载,“先农坛,城东文昌阁右。”“社稷坛,城西北。”有关古籍记载:“先农,则神农也,坛于田,以祀先农。” 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春时东耕于籍田,引诗先农坛。神农还是陶器的发明者,《太平御览》中说神农“耕而作陶”。《路史》中载,神农,延之为器。房县城西郊七里河古人类原始聚落,有神农、炎帝、颛顼、祝融后裔创业制陶遗迹,尤其是房县先农坛祭祀,有用茶当供品祭祀神农的风俗。

传说在远古时代,黎民分不清食物是否有毒,时常因饮食中毒,神农为救治苍生,入深山尝百草,识药为民治病。

鄂西北房县,古称房陵,相传房陵南山的华中顶峰(神农架)是神农尝百草之地。有一年初春,神农翻山越岭进南山,穿越野人谷,涉过南河,爬北坡,上雎山,钻黑凹,攀天门垭,搭架攀缘,登上华中顶峰,只见林海茫茫,飞云荡雾,万木争春,鸟语花香,百草百花,百花百药,神农惊喜地赞叹道:“这真是一个天然奇丽的药材宝库!” 神农兴致勃勃地来到高峡平原大九湖,三万余亩的平坝药繁叶茂。神农采了满篓的药材,遍尝百草,冒险尝药识药,药材有辣有涩,有苦有甜。有一天,神农忘我地边走边尝药草,突然感到口燥舌麻,眼睛发黑,头脑发晕,心里发慌,他赶紧就近靠着一棵大树躺下,闭目休息。

这时,一阵狂风吹来,大树的几根手指粗的树枝折断了,落下打在神农身上,一片片绿油油的叶子,夹杂着一簇簇雪白的花,散发着阵阵扑鼻的清香。鲜叶的清香,白花的芬芳,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神农觉得有点清醒了,就顺手摘了几片叶子放在嘴里细嚼。叶子先是苦涩,逐渐味甘,神农慢慢感觉舌底生津,头脑渐渐完全清醒了,他索性吞下碎叶,过了一会儿,他精神振奋起来,刚才中毒的不适之感消失了。

神农觉得这种叶子很是奇妙,于是将这两枝树叶带回家仔细观察,只见树叶椭圆,叶边齿形,叶端渐尖,叶脉网状,上面凹陷,叶尾略圆,白花清香。于是,他决定熬汤水饮用以看药效。神农用锅把水烧开了,将树叶放进锅里,水煮开后一下子变成了淡绿黄色,随着锅中的水蒸气的上升,散发出一股股清香,满屋飘荡。神农好奇地舀了点水品尝,只觉味虽有点苦涩,但细细品尝,回味甘醇,身体没有不适的反应。神农通过几次取叶熬煎饮用,发现此树叶确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并且饮用此水后身心愉悦,精神振奋,头脑愈加清醒。神农欢喜不已,但不知道这树叫什么名字,索性就以自己中荼(毒),得荼而解的事来命名,称此树为茶。于是,神农就用荼为民治病,从此,荼(茶)之为药,广救百姓。

(节选)
展开
目录
目录 (节选)

第一章 绪论
一、浅论神农武当道茶
二、诗话《神农武当道茶经》
第二章 茶树的发祥
第三章 茶祖神农的传说
第四章 茶的历史渊源
第五章 论武当道茶
第六章 评茶悟道 养生修性
第七章 地理生态 栽培管理
第八章 武当道茶 栽培管理
第九章 采摘炒制 特色品牌
第十章 泡茶识水 品茶评茶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