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苓
有一个人,用她满腔的激情,用她博大的公益之心,引领她的团队,为千千万万的孩子架起了一座挂满缤纷梦想的虹桥,构建了一方充溢温馨和谐的乐园,铺开了一条走向幸福未来的坦途。这个人叫王鹃,武汉市武昌区“蒲公英悦读小镇”由她发起,最初的七人团队(7位小学校长),她是其中一员。 见过王鹃,她身材匀称,面容姣好。女性的温婉甜美,亲和谦逊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随着对她的了解,你会发现,她的甜美温婉,变成了成就事业的强大磁场;她的谦逊亲和,实则蕴蓄着果敢坚毅的巨大力量。
虽然她早已调离校长岗位,但她牵头播种的“蒲公英”却在江城遍地生长,蓬蓬勃勃;虽然她手头的工作繁忙责任更重,但她的眼光始终牵挂着这个“小镇”。由校长到科长再到副局长,她的心,一刻也没和她的战友分开过,她的爱,永远都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当孩子们坐下来静心阅读时。当家长来到学校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讲故事时,当社区因书香氛围浓厚更具吸引力时,当一拨拨同样充满爱心的志愿者受到感染,纷纷加入这个团队时,我们会情不自禁为她点赞:王鹃,好一只有责任有担当的领头羊!
时光重回2010年。时任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局长王兴文为提升中小学学生语文素养,在全区开展了一项名叫“20+20’’的亲近母语行动工程。
那时,王鹃任职武昌区教育局小教科科长,她深知:中华民族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优秀的传统文化更需要一代代炎黄子孙传承。然而,她看到的现实社会里,人们追求物质享受明显高于精神需求。学校里,学生多少会受家庭、社会影响,有的小学生那么小就开始追这星那星,提笔写字越来越少,慢慢失去对母语的熟知和热爱。王兴文局长这位有识之土的举措,也正是王鹃所期盼的。教育人肩头的这种责任促使他们快速行动,让孩子们亲近咱们的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早晨,清风陪伴着朗朗的诵读声回荡在校园,中华文化经典走进孩子们心中。短短的20分钟,成了孩子们欢快的美好时光;下午,20分钟写字就是一次一撇一捺的静心练写,于点横撇捺中体会汉字的演变,在棱角分明里感受方块形的韵味,性灵得到陶冶,情感得以提升。
可以想象,全区5万名小学生,每天早上一起诵读经典,下午同时握笔,那该是多壮观的场景,孩子们心目中该受到何等的震撼!他们切身感受中国文字的韵律之美。熟读经典。仿作古诗,身心受到中华文化的熏染。高年级同学创作诗歌,老师们交口称赞;有同学利用废旧塑料瓶做环保笔筒,方便存放毛笔,举手间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20+20”工程实施过程中,王鹃到多所小学观摩,督导,她亲历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练写汉字的场景。同时也在思考:20分钟,时间不长。形式虽好,但似乎带有随意性。孩子们读什么、写什么,应该有具体而系统的教材,教材内容应该让孩子们更感兴趣。 为了这20分钟,为了确保学生都能从中获益,真正提升语文素养,那段时间,王鹃脑中总是萦绕着教材。她要凭借亲近母语行动这个大背景,组织人员快快编写。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