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海宁名人(第6辑)
0.00     定价 ¥ 58.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54016916
  • 出 版 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方山水,育一方人。在海宁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东晋学者干宝,唐代忠臣许远、诗人顾况,宋代女词人朱淑真(争议,宋代朱淑真所指海宁,依朱淑真籍歙州海安来说,应为歙州海宁县,而非钱塘海宁县,朱淑真嫁入钱塘据传夫家为钱塘海宁籍),明代戏曲家陈与郊、史学家谈迁和查继佑,清代三阁老(大学士)陈之遴、陈元龙、陈世倌,诗人查慎行,棋圣范西屏、施定庵,书法家陈奕禧、查升,女诗人陈慧殊,藏书家吴骞、蒋光煦,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诗人徐志摩、穆旦,作家金庸、陈学昭,医学家王士雄,数学家李善兰,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佛学家太虚法师、印顺法师,学者、书法家张宗祥,训诂学家朱起凤等一大批名人。众多品位高、影响大的名人,为海宁积淀了名人文化的独特领域。 本书为介绍海宁名人的书籍,本册为第6辑,介绍了王国维、金庸、张幼仪和徐志摩等名人的故事。
展开
精彩书摘
纪念《人间词话》发表110周年
王国维先生“境界”说的身体性美学解读
◎马正平
摘要:王国雏先生《人间词话》“境界”说美学是一种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文艺美学理论。其基本特点在于,审美活动、审美感受、感觉是身体主体性的一种切身性、具身性的形式时空、生命时空的“不隔”“真切感”身体感感受、感觉。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和“能感之”与“能写之”就是一种身体主体性建构体现。在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身体主体会产生一系列身体感感受、感觉:“境界”(“意境”“气象”)、“不隔”、“真切”、“工”(即“美”)、“爱”。这一系列主体论身体审美感受是一个由附带觉到焦点觉知的不断递变的“行知递变”的瞬间生成的思维过程。因此。王国维的身体主体性美学才是“可信”而又“可爱”的生命美学。从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者说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学术视野上讲,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除了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美学以外,没有一个美学家的美学理论能够真正进入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化美学的学术境界和视野,“实践美学”是这样,“新实践关学”是这样,“后实践美学”还是这样。因此,未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就是两个“回到”与两个“转向”:回到鲍姆嘉通,回到王国维。转向“身体现象学”、转向“默会致知论”的后批判实践哲学和思维现象学。
关键词:主体论身体美学“境界”说行知递变 默会致知论 时空美学本文试图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境界”说,进行美学的“主体论身体美学”的方法论阐释,从而建构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主体论身体美学”的研究理念与方法论。
一、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手稿之前的
身体主体性“境界”说美学研究成果
王国维先生在1907年写的《自序(二)》中夫子自道:“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学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要之,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诗歌乎?哲学乎?他日以何者终吾身,所不敢知,抑在二者之间乎?今日之哲学界,自赫尔德曼以后。未有敢立一家系统者也。居今日而欲自立一新系统,自创一新哲学,非愚则狂也。近二十年之哲学家,如德之芬德,英之斯宾塞尔,但搜集科学之结果,或古人之说而综合之、修正之耳。此皆第二流之作者,又皆所谓‘可信而不可爱’者也。此外所谓哲学家,则实哲学史家耳。以余之力,加之以学问,以研究哲学史,或可操成功之券。然为哲学家,则不能;为哲学史,则又不喜,此亦疲于哲学之一原因也。”
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王国维的“境界”说美学产生的哲学基础、思想基础是发轫于对康德的“人是目的”的主体论和叔本华的实在论知识论,及芬德和斯宾塞尔经验美学的双重不满中,王国维感到从哲学和美学中很难解决“可爱”与“可信”的统一协调的问题,于是,他告别哲学、美学,转向了文学:一方面进行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另一方面由于诗词创作的成功,于是萌发了进行诗词创作经验分析总结的“诗话”“词话”写作,最后完成了《文学小言》和《人间词话》。
王国维美学不像康德、黑格尔、叔本华那样的“自上而下”地演绎出自己的美学思想,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真实的诗词创作活生生的经验中进行“自下而上”的总结、分析、概括、升华出来自己的“境界”说。首先,在1906年的《文学小言》诗话中,王国维先生直接从文学创作的时病中提出了提倡“真正的文学”的批判性文学创作论,他说:“昔司马迁推本汉武时学术之盛,以为利禄之途使然。余谓一切学问皆能以利禄劝,独哲学与文学不然。何则?科学之事业,皆直接间接以厚生利用为旨,古未有与政治及社会上之兴味相刺谬者也。至一新世界观与新人生观出.则往往与政治及社会上之兴味不能相容。若哲学家丽以政治及社会之兴味为兴味,而不顾真理之如何,则又决非真正之哲学。以欧洲中世哲学之以辩护宗教为务者.所以蒙极大之污辱,而叔本华所以痛斥德意志大学之哲学者也。文学亦然:铺镊的文学,决非真正之文学也。”何谓“真文学”?他说:“人亦有言,名者利之宾也。故文绣的文学之不足为真文学也,与餔餟的文学同。古代文学之所以有不朽之价值者,岂不以无名之见者存乎?至文学之名起,于是有因之以为名者,而真正文学乃复托于不重于世之文体以自见。逮此体流行之后,则又为虚玄矣。故模仿之文学.是文绣的文学与餔餟的文学之记号也。”那么怎样去创作“真文学”呢?他说:“自一方面言之,则必吾人之胸中洞然无物,而后其观物也深,而其体物也切:即客观的知识,实与
展开
目录
年度特稿
■纪念《人间词话》发表110周年
王国维先生“境界”说的身体性美学解读
■纪念《红楼梦评论》发表115周年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阐释史与经典化(1904—2叭8)
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士人生死与出处的抉择——以祝渊、陈确等名士为例
经典重温
广有争议的胆小滑头大侠:韦小宝
金庸小说中殷离所唱波斯绝句考
本是“天上虹”,并非“采花贼”——金庸《天龙八部》“云中鹤”本源形象考析
金庸作品集版本及文学研究
《旗》和他的作者穆旦
逸事钩沉
张幼仪:痛楚与隔膜
法眼燃犀鉴定家——徐邦达的艺术人生
徐志摩:毕生行径都是诗
“学者当死于讲坛”——英年早逝的史学家吴其昌
何处夜夜满星河——查慎行曲折人生路
名山探宝
查慎行诗文述略
文化、慈善与公益先贤张宗祥先生
王国维的古器物研究
走近名人
清代女诗人陈慧殊初探
“三百年学者有志未逮者,而静庵乃一人集其成”——关于王国维先生的三则随笔
抄书编书见性情——张宗祥、宋云彬往事
科普学家贾祖璋
探索与争鸣
王国维痛失长子与罗振玉携女“大归”与递呈“遗折”
颜真卿海宁史迹调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