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
(一)实践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无疑是全方位的,它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环境和教育评价等多方面的现代化。在传统教育中,高校通常在比较落后的教育环境条件下,运用常规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以相对不变的知识系统为教育内容,以传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专门的技术性人才为教育目标。尤其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课堂与社会相割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非常明显。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显然,高等教育要现代化,必须在培养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方面多下功夫。为此,加强理论运用于实践、强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也就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并在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其实,实践教学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早已存在。理工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以科学实验为基本形式,常常包括实验室验证、实地勘探、数据测算、样本制作、标本解剖等教学活动。而且,实践教学在理工类课程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一些特殊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教学中,也包含部分实践教学的内容,例如考古学中的外出勘探挖掘活动、社会学中的社会调查活动等。尤其是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更以实践操作性课程为主,以理论学习为辅,以艺术表演或创作等实践能力的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
总体来看,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动手操作为途径,以现象观察为基础,以数据采集为关键,以检验理论或发现问题为目的。正是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训练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常常看到和想到的,就是理工类、艺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或者是各类专业的专业实习、观摩见习,而忽视甚至遗忘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少人认为,文科类课程无论教还是学都是纯理论性的,没有实验或实践活动可做。尤其是很多人误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就是各种“高、大、上”的纯理论,教学活动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满堂灌”和学生的机械识记,既无须也不能开展如理工类课程那样的实践活动,也就不存在所谓实践教学的问题。但是追根溯源,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都是既源自社会现实,又关注社会现实的。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其实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照面。特别是人们误解甚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理论无不是对社会现实做出的客观描述、深刻分析、合理推断和高度概括,无不是源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的。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都是在现实社会生活的沃土里萌芽、开花和结果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中理当也必须包含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实践教学概念引入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历来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实质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在各个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近年来,实践教学愈来愈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各个高校的重视。2005年以后,新型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到全面推广。2008年以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多次发文强调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工作。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中要求,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些都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合格劳动者,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