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食品与健康
第一章食品与生活
食材的起源和传播
迄今为止,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几百万年。作为杂食性动物,人类可以把一切可食之物作为自己的能量来源。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处于蒙昧阶段,文明还未开化,几乎完全依赖自然,主要靠采食植物和狩猎维持生存;“茹毛饮血”是当时*真实的生存写照。
随着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能力的提升,人类的食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初,人类只能通过渔猎、采摘来获得自然食物。后来,由于人口增加,为解决因季节变化导致的食物资源短缺和不均衡问题,人类开始尝试播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渐渐地,种植业、畜牧业发展起来,“五谷”①和“六畜”②在人们日常饮食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比例。相应地,粮食和畜肉、禽肉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形态。
如今,人类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种类更加丰富;尤其是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着实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辽阔的疆域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也与食物的传播密不可分。事实上,从海外传入我国的食物品种众多、不胜枚举,如花生、豌豆、大蒜、菠菜、苜蓿、葡萄、芝麻、辣椒、胡萝卜、西瓜、西葫芦等。其中,原产于美洲的就有玉米、红薯、土豆、番茄等。这些食物在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当然,从我国传到海外的食物也不少,如水稻、大豆、茶,不仅影响了周边国家,而且具有了世界属性。
食物传播的路径与各国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路线密切相关。相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引进了大量蔬菜、水果、坚果,如黄瓜、大蒜、西瓜、无花果、核桃等,同时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等传到了西域。在相互往来之间,一些影响深远的运输通道应运而生。例如,源于古代西南边疆茶马互市的“茶马古道”,是一条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重要国际商贸通道,为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又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运输丝绸、瓷器的同时,也把原产于中国的食物远销到世界各地。
世界各地的食物传入中国,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①:
秦汉和魏晋时期,大多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从西北引进。因为来自异域,所以食物名字多冠以“胡”字,如胡椒、胡麻(芝麻)、胡荽、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豌豆)。当然也有例外,如葡萄、苜蓿、石榴等。
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引进的食物,其名字多冠以“海”字,如海枣等。
宋元明时期引进的食物,其名字多冠以“番”字,如番薯、番豆(花生)、番茄、番椒、西番菊(向日葵)等。
清代从海路传入的食物,其名字多冠以“洋”字,如洋葱、洋白菜、洋姜等。
总之,本地食材和外来食材,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而食物的丰富又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加工产品和延伸产品。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五颜六色的预包装食品已成为主流。
中华美食
中华美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因地理、气候、习俗、物产的不同,我国人民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制作出了唇齿生香的美味佳肴。其中,中国菜风味众多,主要有宫廷风味、民族风味、清真风味、家常风味等。不仅如此,由于地域差异,还逐渐形成了包括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湘菜、闽菜、徽菜在内的“八大菜系”。①此外,像“狗不理”包子、羊肉泡馍、过桥米线等地方风味小吃也别具特色,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简而言之,各大菜系和地方小吃,交相辉映,各有千秋,都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
八大菜系②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