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一章 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概述
第一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属性和价值
一、内涵
二、属性分析
三、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与价值
第二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压力及其状态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衰退的驱动力-压力
三、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脆弱性和影响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海洋管理
三、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规划、保护与管理
四、南海区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第四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核心
第二章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治理体系
第一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规制体系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国际保护立法的发展演变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条约的模式及特征
三、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法律体系
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规制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
第二节 全球海洋治理下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管理制度
一、全球海洋治理背景下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管理及方法
第三章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治理的区域实践
第一节 区域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合作管理实践
一、欧盟Natura 2000海洋保护区网络
二、波罗的海区域海洋环境保护项目
三、地中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第二节 相邻国家间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跨界合作管理
一、跨越管辖边界的海域生态系统保护
二、存在管辖权争议的特殊海域生态系统保护合作
第三节 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发展
一、公海保护区
二、公海海洋空间规划
三、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立法进展
第四节 小结:经验与启示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对象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体
三、针对不同自然属性海域的合作路径选择
四、针对不同法律规制范围和法律地位的海域养护和管理合作模式
第四章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区域治理结构、机制与过程
第一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治理结构
一、区域海洋治理的理论内涵
二、区域化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治理的构成要素
三、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化治理结构
第二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治理机制
一、区域合作制度化的需求与形式
二、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协调治理的法律基础
三、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共同治理的决策机制
四、区城海洋生物多样性合作治理的协调机制
第三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治理过程
一、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一般原则
二、多层级整合互动的治理运行体系
三、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实施
第四节 小结
第二部分 南海区域研究
第五章 南海生态系统区域与生物多样性概况
第一节 南海区域
一、区域的界定
二、南海区域范围
第二节 南海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
一、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驱动力和压力
二、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影响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南海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现状
第一节 相关法律和政策框架
第二节 相关区域管理框架和机制安排
一、UNEP/GEF“南中国海项目”
二、东亚海协调机构(COBSEA)
三、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PEMSEA)
四、东盟(ASEAN)保护框架
五、区域渔业资源管理组织或安排
六、国家间多边和双边合作项目
七、讨论和小结
第三节 区域海洋保护地及网络建设
一、国家层面的海洋保护地建设
二、区域性保护地网络项目
三、国际机制或框架确认的特殊保护区琉
四、成效与差距分析
第七章 多元视角下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冲突与合作
第一节 资源环境利益的法律冲突与协调
一、跨部门冲突与协调
二、跨界冲突的法律协调
三、共同利益和责任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社会经济视角下的互动与合作
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相互依赖
二、自然-社会系统互动下的敏感性
三、自然-社会系统的脆弱性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构建南海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合作治理体系
第一节 发展策略选择
一、海洋环境保护合作
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三、构建区域海洋命运共同体
四、小结
第二节 合作治理主体的角色和功能
一、多元化主体的功能
二、双边与多边主义的路径
三、构建区域合作治理伙伴关系
第三节 合作治理的法治化路径
一、区域法治的目标
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