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是一樽美酒,历久弥香。唯有懂得品酒的方法与意韵方可得酒之醇香。
经典是一座名山,百看不厌。唯有体味游山的率性和闲适方可见山之雅趣。
经典可以引领我们见证生命,体悟生命,超越生命。
经典不可不明。明经是为了明理,明理是读书的意义所在。要默识心通,口诵心惟,经典方可随取随用。朱子说:“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明经虽非一日之功,但要时时存乎心中。
读书不可不诵。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方可使读者和听者体会到声音的美感、快感。《礼记·乐记》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无论朗诵还是吟诵,美妙的声音都会在心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字音不可不正。汉字之大,在于形音义的完美结合。字音的偏误会直接影响识字和理解文意。尤其是多音字和形近字的严格区分以及古今音的辨识是学习经典的基本功,讲求字音的准确是理解经典的前提。
字形不可不辨。汉字源远流长,字形演进流变,出现了大量通假字和古今字,区分字形方可深通字义,避免望文生义之弊。
字意不可不求。古人惜字如金,讲究言外之意,意外之旨。故此历代注者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择其大者要者,悉心揣摩,方可事半功倍,一通百通。切忌不敬前贤,妄议是非;不假思索,固执己见。
历史不可不知。古人讲究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刚柔相济,经史合参是读书的要旨。经典学习必须辅之以对当时历史的了解和把握,方可探得其精髓要义,保持心中的温情与敬意。
圣迹不可不玩。张衡《思玄赋》有言:“玩阴阳之变化兮,咏《雅》《颂》之徽音。”套用其辞曰:“玩夫子之圣迹兮,咏经典之德音。”将前代流传的圣迹图、圣贤像与相关的经文相互生发和呼应,在图文之间探寻圣贤的足迹,体悟圣贤的人格。
真知不可不行。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读书贵精不贵多,思考贵深不贵博。熟读精思是知的前提,知行合一是知的要义。所以读经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明经致用,立身行道才是学习经典的意义所在。
“国学玩诵本系列”的价值便在于此,虽然编者智识浅陋,但怀有对往圣先贤的虔敬之心,述而不作,将前人的智慧呈献于世人,期待着用经典照亮你我,点亮人生。
从书序
前言
凡例
道德经 上篇
道德经 下篇
正文附 庄子·内篇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附录一 《老子》序
附录二 《老子道德经》序
附录三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第三
附录四 马王堆汉墓帛书《道德经》(复原图)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