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2国内外研究进展1.2.1区域发展评价研究1.2.2土地生态评价研究1.2.3土地生态与区域发展耦合关系研究1.2.4土地生态优化建设研究1.2.5研究述评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3.1研究内容1.3.2技术路线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与基础数据获取2.1研究区概况2.1.1自然条件概况2.1.2社会经济概况2.1.3土地利用现状2.1.4区域发展特点2.2研究区土地生态基础数据库的集成构建2.2.1基础数据集成构建流程2.2.2土地生态基础数据获取方法第三章土地生态状况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3.1土地生态状况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3.1.1土地生态内涵分析3.1.2土地生态状况评价指标体系3.1.3土地生态状况综合测度函数3.2土地生态状况评价结果及其空间差异3.2.1土地生态基础条件指数3.2.2土地生态压力负荷指数3.2.3土地生态建设强度指数3.2.4土地生态综合状况指数3.3土地生态状况空间变化特征3.3.1土地生态空间集聚特征3.3.2土地生态城乡梯度特征3.3.3土地生态空间分异特征3.4小结第四章土地生态与工业化水平的空间耦合4.1工业化水平与阶段划分4.1.1工业化水平测算与阶段划分方法4.1.2工业化水平与阶段空间差异4.2土地生态与工业化水平的耦合作用4.2.1土地生态与工业化水平的耦合进程4.2.2土地生态与工业化水平的耦合关联4.2.3工业化水平对土地生态的驱动分析4.3土地生态与工业化水平耦合的空间差异4.3.1不同工业化阶段地区的空间差异4.3.2城乡梯度的空间差异4.4小结第五章土地生态与城镇化水平的空间耦合5.1城镇化水平与阶段划分5.1.1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水平与阶段空间差异5.1.2综合评价城镇化水平与阶段空间差异5.2研究区土地生态与城镇化水平的耦合作用5.2.1土地生态与城镇化水平的耦合进程5.2.2土地生态与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关联5.2.3城镇化水平对土地生态的驱动分析5.3土地生态与城镇化水平耦合空间差异分析5.3.1不同城镇化阶段地区的空间差异5.3.2城乡梯度的空间差异5.4小结第六章土地生态与区域发展空间耦合诊断及优化建设6.1土地生态与区域发展空间耦合状态诊断6.1.1土地生态与区域发展耦合作用框架6.1.2基于突变理论的耦合状态诊断方法6.1.3土地生态与区域发展空间耦合状态6.2土地生态-区域发展耦合建设综合分区6.2.1分区方法6.2.2工业化-城镇化协同性评价与区域发展类型划分6.2.3土地生态-区域发展耦合建设综合分区6.3土地生态优化建设模式选取与分区对策6.3.1土地生态建设模式分析与选取6.3.2土地生态优化建设的分区对策6.4小结第七章结论与展望7.1研究结论7.2研究展望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