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松兹
王会光
阳光普照的大地,从来没有这么明媚。桃花开得格外灿烂,远远望去,有娇羞地掩映在树林里的,也有大片大片怒放的,更多的则是三三两两地散落着,独自盛开,和周围的青山、树木、杂草,以及那些不知名的小花相映成趣。这是活泼生动的田野、诗意盎然的画面。春天,见证了这繁复人世间一个个温暖的瞬间。
“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坚持‘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为精准扶贫对全国发出的政治宣言,就像阳光普照神州大地。
位于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黄金水道,人口87.34万,辖9个镇13个乡209个村(社区),面积2394.平方千米,素有“鱼米之乡”,古称松兹侯国的宿松县,响应中央号召,全面拉开了打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序幕。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攻艰克难,紧盯“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4年间,全县38788户、12.3368万贫困人口、70个贫困村,实现了10.1659万贫困人口脱贫、50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19.19%降至3%。那么,全县人民是如何打赢这场硬仗的呢?
一
秋风送爽,春华秋实。2017年10月金秋时节,山川、河谷一片金黄,当东方晨曦照在辽阔的松兹大地上,沐浴在阳光里的山脉、河流、村庄、城镇……沉浸在中共十九大召开和“全县精准扶贫验收合格”的喜悦中。一觉醒来的人们,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和战斗。也似乎在诉说着昨天——近4年来,宿松县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各级帮扶部门单位、驻村扶贫队长、社会爱心人士、一线广大扶贫干群,群策群力,敢担当、勇作为。他们心系扶贫、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的心路历程和许多令人难忘的生动故事,让人深受感动,催人奋进。
走进全县各地,处处凸现的都是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的氛围。
不论社区、村庄、公路两旁、办公场所……墙壁上的“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力脱贫”“扶贫济困,传递爱心”……醒目标语和各式宣传栏随时随地进入你的眼帘,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令人心情无比舒畅。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全县上下不敢有丝毫怠慢和松劲的思想,这是今年的第一号工程。”县扶贫办主任姚发贻说,“按照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部署和要求,各乡镇软硬件必须同步跟上,县直各部门单位对口扶贫措施、帮扶力度要千方百计落实到位。具体体现在时任县委书记王华和县长王赵春在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会议的10次讲话精神上。”
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雷厉风行,积极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在乡镇、村均有专门的扶贫工作站、作战室、办公场所和机构,专职扶贫专干,乡(镇)书记、乡(镇)长、扶贫站长、驻村工作队长、村“两委”、村专干等一班人各就各位,俨然“武装配齐”、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夜以继日战斗在一线。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他们制定实施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十大行动”精准扶贫方案和作战图,排兵布阵——人户调查、加强宣传、建档立卡、一户一策、落实措施、包保责任、定期督查、考核奖惩……
序幕已拉开,战场就在眼前。
二
“全县各地在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中,以产业扶贫为主,其他辅之,综合施策,一户一策,对贫困户脱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县扶贫办的干部说。
深人全县各地便能见证这一切。
7月的太阳,照得洲区大地熠熠生辉。白矶湖滋润着洲区大地,也养育着一方百姓。
家住白矶湖畔西口村新建组15号,已过耳顺之年的汪金星,祖居于此,是一名憨厚老实的庄稼汉,年迈体弱。五口之家住着两间破旧的危房,只有9.7亩耕地,境况不是很好,2015年人列村贫困户。他们是如何脱贫出列的呢?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汪金星家未易地搬迁前,一条自北向南的大沟渠从他老家门前穿过,与沟旁的鱼塘、白矶湖相呼应、连接。得天独厚的条件,村“两委”、驻村帮扶干部县公安局扶贫队长陈庆平、帮扶责任人徐江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多次上门向他宣传国家脱贫致富政策,叫他搞水产养殖。汪金星开始有些犹豫:“这能行吗?”驻村扶贫队长陈庆平看出了他的心思,耐心劝导:“你先试一试嘛,事还没有做,怎么就知道不行呢?”“我没有本钱,咋办?”“可申请产业扶贫资金,我们帮你办。”……对汪金星的顾虑,陈队长逐一给他化解。
2016年,汪金星在村及驻村干部帮助下租用本组6亩水面进行水产养殖。白矶湖水养殖出的鱼,肉鲜味美,是抢手货,供不应求,当年他就受益,总收入2.6万元,净收入1.6万元。同时,他申请落实产业到户资金1800元。今年他的水产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