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勤为大家乐(滑稽梅花第一人张克勤)
0.00     定价 ¥ 68.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53524092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传记。本书以张克勤从艺生涯为脉络,全面回顾张克勤的从艺生生涯、成长经历、艺术感悟、丰富情感、人生智慧、难忘故事、趣闻轶事。全书由六部分组成,选择有代表的照片资料,较全面地展现了张克勤在各个阶段的艺术成长和成就,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兼具,有情感、有趣味的人物传记,为滑稽戏爱好者和研究江浙沪地区滑稽艺术提供了有益读本。
展开
作者简介
赵卿峰,被沪上媒体誉为“优秀文艺青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高级编导专业,上海滑稽笑朋友工作室创办人、上海苏河湾读书会会长、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新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会员、上海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上海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上海市静安区作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滑稽曲艺与文学戏剧,早年在黄永生说唱艺校学艺,后创作及演出过近百个滑稽作品,荣获过众多荣誉,所撰写的文章常发表于各大报纸杂志和新媒体平台。曾供职于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现为职业媒体人。
展开
精彩书摘
特殊时代,对别人是荒废,而对张克勤,是一种韬光养晦,艺术上厚积薄发的开始。
十年,张克勤每天都在练习,一天都没有丢下过功夫。
十年,张克勤都在自我磨练,都在“磨刀”。
张克勤在歌舞团,唱跳到而立之年。
某个时间,他会经常考虑着自己未来的路。
若这么跳下去,等待他的或许是提早告别舞台。身体不允许,专业也不允许。
“我是为观众表演的,绝非是一个匆匆过客;虾仁鳝糊面,我还要吃下去,我还有努力勤奋的空间。”张克勤暗自思忖。
“文革”后期,张克勤还是在歌舞团工作,跳舞、演样板戏配角的任务慢慢减少。可是他没有放松对评话、独脚戏的学习和练习,仿佛有种莫名的力量,让张克勤坚持着。也许是为了可以在那个荒诞的时代找点乐子,让他自己感觉过得并没有那么艰苦;也或许是为同处那个时代的人,带来点精神上的甜味,反正一起这么熬着。
张克勤对评话、弹词甚至话剧都有所涉猎,上海说唱源于独脚戏中“唱派”,在某些方面和评话的基本功还有些相通,比如:说表、快口、贯口等等。都是靠一个人,一个或者几个串联的故事,通过语言节奏变换,让听众的心跟着故事情节一起走。时高时低、忽快忽慢、忽而激烈、忽而平静。上海说唱名家黄永生,宁波人,年长张克勤十三岁,师从著名滑稽大师袁一灵先生,以快口说唱为特色。1956年在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提议下,他把这样的说唱表演方式定名为“上海说唱”。黄永生以一曲《古彩戏法》唱红于江南江北。、张克勤说:“每次和黄老师碰面,我都向他讨教。他一边讲,我就在认真听。可能暂时用不到,但是我喜欢这个艺术表演形式。我是说评话出身,这个当中很多内容、技巧我都能在说书中借鉴。他特地教我《高二毛》,让我来演出,凭着这个节目,跟着团里演出,倒也游刃有余。黄先生在说唱艺术上给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我到上海去看他的时候,他总是会热情邀请我看他的演出,趁着演出间隙,他还会细细跟我讲一些表演当中要注意和要突出的内容。第一场书听完后,他要赶下一场演出,如果我没事,他会叫我一起去,多跟着听听、看看、学学,抓住每一次的机会给我传授说唱经验和技巧。”
“黄老师是识才、爱才、惜才的。他一直把我当作学生,每每和旁人提及我,都说小张是我学生,特地送了我一副‘刮子’(表演浦东说书的乐器),希望我成为一个说唱演员,传承说唱的衣钵。我也总是‘黄老师’喊着,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正式拜师,不免是个小遗憾。”
这段“叫名”师生缘一直这么维持着,后来在张克勤去上海、走无锡、归苏州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后话了。
张克勤常去看黄永生的表演,带着高翔飞曾经的教诲“要多去看别人的表演,多去对比不同风格”,去“偷师”和讨教。慢慢把当中的技巧用到他说评话、唱独脚戏的内容中。为他后来坚定走在滑稽艺术表演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张克勤除了练功,因为孩子临近出生,照顾家里的事多一些。单位也知道张克勤这个情况,让他以一些行政工作为主。安排剧团演出、车辆、住宿等等,完全成为了一个行政主管,单位领导戏说:“你当团长蛮好,一件件事情倒直的右条不紊。”
P13-16
展开
目录
序 快意人生张克勤季国平
一、他叩开了艺术之门
“苏式滑稽”大家之初印象
踏上艺术之路
从一个字明白从艺的道理
蹉跎岁月里没有放弃艺术梦想
二、他是文艺界里的跨界生
一曲《赞龙》改变艺术道路
唱滑稽让他“乐在其中”
他是一个“多情的小和尚”
洋小姐恋上了“土裁缝”
对滑稽艺术的思考
师徒结缘传佳话
“师门外”的师生情缘
“土裁缝”要进大上海
三、他成为苏州的“永久牌”
“暖锅为媒”到姑苏
苏式滑稽的黄金搭档
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
——儿童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中的“孙发发”
这位老爸最近有点烦
——校园滑稽戏《青春跑道》中的“陶坚强”
老戏新演焕发新光彩
——张克勤追寻“钱笃笤”的足迹
笑中含泪诠释人间大爱
——滑稽戏《顾家姆妈》中的“江南雨”
笑品人生百态
——张克勤的小品表演艺术
和和美美在苏滑
四、艺术就是他的生命
不顾一切“戏比天大”
漫谈滑稽表演艺术
一个艺术多面手的魅力
老将退而不休为事业
五、我们眼中的张克勤
亦师亦友
——我眼中的张克勤老师
为“挎刀老生”叫好
我所熟悉的张克勤
我的师兄张克勤
张克勤的常州岁月
苏杭“老开心”的缘分
勤派滑稽
——张克勤滑稽艺术考察
张克勤在“上滑”
“好和尚”处处能念经
六、张克勤滑稽谈艺录
从“倒挂”说起
放噱头和“三点连一线”
滑稽戏人物表演初探
附录 张克勤从艺及获奖年谱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