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画说大宋(藏在十二张古画里的大宋)(精)
0.00     定价 ¥ 68.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69943658
  • 作      者:
    罗松涛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名家占了六个; 军事实力虽显羸弱,但经济实力是当时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风气开放,女子有财产继承权,可自由离婚改嫁; 言论自由堪称封建时代之最,大臣的唾沫星子溅到皇帝脸上,皇帝也只能忍了。 这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朝代。 这里有极致的美学享受,更有真实的历史图景再现。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松涛,四川平昌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目前供职于西南财经大学,长期致力于中国唐宋史和近代史的研究。著有长篇小说、散文等多部作品。已出版《1949,国民党溃败大陆的100个答案》《态度决定高度》等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城市的大饼是这样摊开的
1.人多地少怎么办?进城打工去
北宋国土面积很小,只有280万平方千米,不到大唐国土的四分之一,但人口最多时达到1.26亿。这是个什么概念?大唐盛世也只有人口8000多万。国家和平稳定、经济繁荣,老百姓没事就敞开肚皮生孩子,才几十年工夫,人口就比盛世唐朝超出了4000多万。
按“三垧地一头牛”的老法子,显然养不活这乌泱泱的人丁。
怎么办?进城打工去!
首选当然是都城汴京。
在宋朝,汴京无疑是一座超级城市。有多大呢?绕城一圈超过26千米,常住人口44万,还有流动人口100多万。这规模放到现在当然不算啥,北京市仅二环就比它的外城长了6千米,人口更不及现在的一个地级市。但那是在张择端一笔一画地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公元1100年前后。那时没有地铁,也没有共享单车,从城东到城西的亲戚家串门,骑驴坐轿,怎么也得一两个小时,更别提节假日会“堵车”了,好好一桌酒菜都能等凉透了。
同时期欧洲城市人口很少,即使到了13世纪(南宋后期)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依然只拥有10万人口,主要街道抽几支烟的工夫就可以逛完。这么两相对比,汴京真可谓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城市。宋朝以汴京为核心建成了庞大的城市群,而且一般大城市人口都有十几二十万。城市吸纳了全国两成以上的人口,创造出了超过七成的税收,可以让绝大多数的农民安心地种田。
城市有这么大的甜头,为了摊开这一张张大饼,宋朝的公务员可没少费心思。
2.自由城市建起来
首先,他们以街市制彻底取代坊市制,建起了真正的城市。
也许你会质疑,这不是笑话吗?唐都长安,东都洛阳,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真正的城市”?但人口多、面积大、生意兴隆之地,不一定叫“城市”,确切地说,有的只为军事和政治目的建了“城”而没有“市”。中国封建时代大多数地方实行坊市制,“城”和“市”是严格分开的。
城市功能应该是多样化的、生活化的。
就说唐朝的长安,住人的坊和做生意的市被围墙隔开,像一块块整齐的菜地,“种”什么、怎么“种”都有规定;对坊的数量也严格限制,诸如益州(今成都)、扬州这样的二级城市,无论多有钱,最多也只能建60坊,绝不能超过拥有108坊的京城规格;至于一般的村镇,想开市做生意,门儿都没有。
宋朝就不一样了,无论大小,城市都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街市。
在京城,政府先确定皇宫和衙门的通道,出钱修建主干道“御道”,搞起了人行道、排水沟和绿化带,在内城专门开辟商业区。在洛阳,政府给“钉子户”做工作,尽量拓宽街道发展商业。国家统一出台政策鼓励T商业,老百姓不管有没有常住户口,不管身份地位高低,只要有足够的银子,都可以拿地皮修房子,或者租赁楼宁门面,合理合法地做买卖。《水浒传》里,监狱长施恩开“度假村”,卢俊义贩卖骡马,西门庆开药材店,王婆开茶坊。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做买卖,城里空间太小施展不开,就把铺子开到城外。如果觉得城市已经没有发展机会,那就去城郊当菜农、果农、花农……或者干脆到周边城市落户,慢慢开始创业。
3.自由生意做起来
唐朝执行严苛的“计划经济”,把商品的价格和交易时间写进法律《唐律疏议》,还规定卖米的只能去米行,卖绢的去绢行,打铁的去铁行,等等。其他还有邻保制、坊门制、宵禁制,老百姓做个小生意都要申请报告、签字审批。政策不松绑,城市要发展比登天还难。
宋朝则允许沿街设店,每条街既可住人又可作为市场,什么柴米油盐、百业百货,流动的、固定的,车马店、茶馆、酒楼、旅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此时,坊市的限制早已不存在,想赚钱的人慢慢越过城门。在《清明上河图》里,汴京东门外,临河开店,摆摊设点,沿汴河两岸延伸出七八里。现代人将《清明上河图》做成动图,动图上那个热闹劲儿简直让人想钻进画里去。
城市发展了,一个类似于城管的部门——“街道司”成立了起来,但它的管理宽松灵活,更多的是为商家提供服务。在宋朝,宵禁早已取消,只要你银子足够,逛街看戏,再吃个宵夜,或者去玩个通宵达旦,绝对没任何人干涉。
P2-5
展开
目录
第一张画 《清明上河图》
第一节 城市的大饼是这样摊开的
第二节 房奴不是想当就能当
第三节 当兵吃饷的快递员
第四节 门类齐全的商业广告
第五节 茶馆,不光是喝茶那点事儿
第六节 开家客栈有多麻烦
第七节 青楼也得注意隐私
第八节 多功能的宋代酒楼
第九节 税官的腰板硬不起来
第十节 通宵达旦的夜生活
第二张画 《货郎图》
第一节 小货郎也是内外有别
第二节 卖货还得会演戏
第三节 花样百出的节庆货品
第四节 跨行业的买卖
第五节 禁榷专卖保护弱势群体
第六节 岁币换来的外贸
第七节 宋朝生意人的幸福生活
第八节 货郎产品全国供
第三张画 《茗园赌市图》
第一节 斗茶比“斗地主”还流行
第二节 皇帝也喜欢斗茶
第三节 大臣也是斗茶高手
第四节 上行下效的斗茶之风
第五节 茶饮的全套家当
第六节 喝茶得按程序来
第七节 流动的茶饮
第八节 “赌”出来的茶叶生意
第四张画 《秋庭戏婴图》
第一节 宋朝画家爱娃娃
第二节 玩是孩子的天性
第三节 玩够了也得写作业
第四节 赏花也是一种消遣
第五节 石头热是皇帝“炒”起来的
第六节 九段高手才能进宫下棋
第七节 玩高兴就不会闹事了
第五张画 《炙艾图》
第一节 烟熏火燎治百病
第二节 艾蒿与青蒿差了一个诺贝尔奖
第三节 为何不打麻药
第四节 郎中,大夫,还是游医
第五节 走方医的全套家当
第六节 没有医师证不准上岗
第七节 药店专卖平价药
第六张画 《绣栊晓镜图》
第一节 梳妆台的前世今生
第二节 轻奢的妆容术
第三节 一切为了女人的脸面
第四节 屏风后的秘密
第五节 宋朝女子的装扮
第六节 宋朝贵妇的低调奢华
第七节 扬眉吐气的宋朝女子
第七张画 《江帆山市图》
第一节 官府助推旅游经济
第二节 艰苦的长途旅行
第三节 水路不通,只能走旱路
第四节 劈波斩浪,走向深蓝
第五节 宋朝水面千船竞发
第六节 租条游船看风景
第七节 走走停停的旅程
第八节 弄条船来跑运输
第八张画 《观画图》
第一节 道可道,亦可医
第二节 观画可以治病
第三节 草药摊上的头骨
第四节 刺青原本是丑角
第五节 王朝统治与迷信
第九张画 《瑞鹤图》
第一节 元宵刚过就有“好彩头”
第二节 不按皇家路数走的“艺术生”
第三节 “大咖”云集的顶尖美院
第四节 屋顶飞的是什么鸟
第五节 瘦金体里的玄机
第六节 隐藏在画里的秘密
第七节 玩掉性命的败家子
第十张画 《西园雅集图》(拼图)
第一节 九百多年前的高端盛会
第二节 雅集背后的无奈
第三节 官场的人脉圈
第四节 没背景只能靠真本事
第五节 文学与政治不分家
第六节 开放的私家花园
第七节 党争的杀伤力
第十一张画 《耕织图》
第一节 “三垧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二节 会干还要会“宣传”
第三节 以英雄的牺牲为代价
第四节 劝农官没有白忙活
第五节 不交田税就查田产
第六节 灾荒年月里的悲惨流民
第七节 开支不够就拼命印钱
第十二张画 《五马图》
第一节 大把银子换来的贡马
第二节 西北一直不安宁
第三节 苏东坡的良苦用心
第四节 “熙河开边”非开不可
第五节 不是没钱养,是条件不适合
第六节 军用物资被卡脖子
第七节 缺少马匹的艰难战争
第八节 从另一个侧面看“弱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