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背靠内陆,面向海洋,建于沿海平原,北有九日山、清源山,西南临晋江,东北为洛阳江,两江在古城东南汇入泉州湾。泉州海域位于东海和南海交界地带,海岸线绵延曲折,多处天然深水良港,航运条件优越。泉州古城历经唐、五代、两宋、元、明清等时期,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
为了配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报世界遗产,2019年4~9月开始了泉州古城相关重要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基本判定泉州市鲤城区的古榕巷80号院内原来大部分为水池、竹街10号(原人民电器厂)院内及其附近地表下发现了疑似夯土和铺砖地面的迹象,或与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市舶司遗址[1]相关(图一)。
经国家文物局同意,福建省文物局协调,2019年10月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联合组成泉州城考古工作队,确认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市舶司遗址的性质,并开展了相关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在2020年出版的《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2019年度考古发掘报告》中,设定了泉州城遗址考古工作分区图(图二)和相关发掘单位、遗迹单位的编号体系 [2],概述了泉州南外宗正司的缘起,介绍了 2019年度考古发掘出来的遗迹和相关出土遗物,通过考古学研究并结合文献记载研讨了该遗址的性质和大致范围。
2020年1月、5~11月再次发掘了泉州南外宗正司、泉州市舶司遗址。泉州市舶司遗址相关资料的发表,最初在《 202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中略作介绍 [3],然后在《考古》杂志上发表了《福建泉州市“市舶司”遗址 2019~2020年发掘简报》 [4],较为详细地介绍了 2019~2020年泉州市舶司遗址相关考古发掘揭露出来的铺砖地面和石墙、石墩、石构、鹅卵石铺面等宋元时期建筑基址遗存,介绍了脊兽、花卉纹瓦当、文字砖等建筑构件和青瓷、白瓷等出土遗物,推测该地点遗存与大型较高等级官式建筑群相关,并结合遗址周边水系、道路的构成等因素,推测遗址的四至范围大致为:西南依竹街,东北到马坂巷西侧道路和马坂巷之间,东南至水门巷,西北靠三堡沟。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相关的发表资料,除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 2019年度考古发掘报告》之外, 2022年又在《考古》杂志上发表了《福建泉州市南外宗正司遗址 2020年发掘简报》 [5],介绍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宋元时期水池遗迹的东岸线和东岸上的建筑基址、宋元时期水池遗迹的南岸线及其南侧建筑基址、北部建筑遗存等相关遗迹现象,基本明确了2019年度西部建筑基址台基2的南、东侧边界,出土遗物有装饰莲瓣纹或花卉纹的瓦当、花鸟纹方砖等建筑构件和“水陆/库堂”“西塔”等墨书瓷碗、元青花“寿”字菊花纹高足瓷杯、明德化窑乳白釉瓷碟等陶瓷器以及少量的铜钱等。此外,还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些许资料和认识[1]。
图一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市舶司遗址位置示意图
2020年6月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202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6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成立,各方面精诚团结共同努力,极大地促进了泉州相关考古工作的推进,并完成了《泉州南外宗正司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编制、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的展陈等工作。
2020年12月11~12日,为了推进泉州城遗址相关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充分挖掘泉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泉州所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更好地阐释泉州古城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提升泉州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助力泉州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具体承办,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在泉州召开了“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并于 2021年出版了论文集 [1]。会议围绕泉州古城相关遗址的考古发掘、泉州古城的规划思想、古代泉州港功能布局等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研讨,尤其是就两宋时期的大宗正司、南外宗正司、西外宗正司及其迁徙和市舶司、宋元市舶司等开展了多角度的新研究。会议发表中,杭侃认为泉州城是以海外贸易著称的港口城市,城防、海防体系和经济腹地都当纳入申遗工作及相关研究中;董新林指出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进行科学保护和展示利用的重要契机。徐光冀先生为论文集写了序(之后还发表在《中国文物报》 [2]上以扩大宣传),并专程到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市舶司遗址等考古发掘工地进行了指导。
图二泉州城遗址考古工作分区图
因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延迟至2021年7月在福州召开,遂于2021年6~12月第三次开展了泉州市舶司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找到了泉州市舶司遗址西南边界相关的重要遗迹现象,并出土了较多的建筑构件、陶瓷器残片等。为了进一步推动泉州古城相关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宣传泉州世界文化遗产,推进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及相关科学技术的研究,让更多的人认知泉州古城,及时整理、编撰、出版相关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不可或缺。本报告涉及的主要考古发掘资料,除了2021年泉州市舶司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资料为首次正式发表之外,其他部分基本是对既往发表简介或简报的扩充完善,尤其是补充了更多的出土遗物资料,另外在引言、两遗址各自的小结、结语等部分介绍了相关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的推进情况,并就相关遗迹及各自分期之间的关系、遗物等进行探讨,从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市舶司遗址相关建筑遗存的坐向探讨了泉州古城相关重要历史建筑立向的关系,继而从两遗址的选址和坐向展开至泉州古城的空间格局研究,还提及了后续考古发掘工作和泉州古城保护利用的思路等。
考古,是文物保护、开展关联研究的基础,助力申遗成功之后,更需砥砺奋进,自强不息。泉州古城相关考古工作,正如徐光冀先生所说,“申遗成功之日,不是终结,而是泉州历史考古、文化研究、保护和利用新的起点。未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相信经过共同努力,将来必会取得更大的成果”[3]。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