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明帝国的建立: 洪武、建文、永乐
这一章讲述洪武、建文、永乐三位皇帝。他们是大明开国时期的三位帝王。 他们的主要功绩是开创和巩固了明王朝。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这类帝王通常倾向于推行过于理想化的治国模式。他 们注重道德、节俭,排斥财富与才子、佳人。朱元璋在执政的 30 年中,主要做 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清除淮西集团;另一件是进行制度建设。军户制度,成年 皇子必须离京,以文驭武,皇室只能跟平民联姻,遍布帝国的御史分巡道制度, 内阁雏形,这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国家的安定而设计。 俗话说,物极必反。矫枉过正,又要重新矫枉。建文皇帝在尚未掌握权力 的情况下,就跌入腐儒的陷阱,盲目削藩,鼓捣复古,与贵族、武将离心离德, z终葬送了帝位。 还有一类皇帝会给国家带来副作用,就是那些继位不正的皇帝。这类 皇帝非常注重声誉—朱棣就是这样的人。在他主政时,编纂永乐大典、 开通运河、修长城、迁都、五征漠北、郑和下西洋等,现在看来皆是面子 工程。洪武王朝的底子到了永乐朝已经被折腾得山穷水尽,唐赛尔起义就 是信号。
朱元璋的成功秘诀
在反元的各路英雄豪杰中,没有人会注意到朱元璋,没有人认为他会崭露头 角。朱元璋出生于凤阳县的一个穷苦家庭。这没什么,那个年代的英雄人物大都如 此。一个底层人物为什么能够崭露头角,为什么能够在仅有二十几人的情况下收编 数万人,历史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相貌英武的人,这是一个有王者气质的人,这是一个能给人以希望的 人,这才是周围人效忠他的原因,也是郭子兴将义女嫁给他的原因。他不需要一种 才干,需要的只是一种先天优势,一种别人认可的优势。占据南京后的朱元璋有着 极强的优势。东面是不思进取的张士诚,西面是搞内讧的陈友谅,北面的刘福通挡 住了元军主力,朱元璋利用这个当隙加强根据地建设。但是,无论如何建设,依然 弱小。或许他还不知道腥风血雨的主力会战是怎么回事? 龙凤八年(1362 年)安逸的生活结束了。察罕帖木儿打败了北方的几十万 红巾军。察罕帖木儿的继承者王保保就要带兵南下了。此时的南方正是一片散 沙。更为要命的是官军一旦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元璋。面对前途朱元璋开 始忧心忡忡。 怎么办?朱元璋首先想到的是保住自己。他z大的敌人仍然是朝廷。于是他开 始主动向元廷示好。此时的朱元璋并不是元廷的主要威胁。元廷的主要威胁仍然是 继承南方红巾军主力的陈友谅。所以,一纸行省平章的敕书飘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矛盾又暂时缓和了。但对于朱元璋来说,真正的危局开始了。 一场导致大元覆灭的真正变局开始了。大元两大军事统帅王保保、孛罗帖木儿 开始了火并。两个人的矛盾实际上是父辈的延续。两个人在宫外对打,元惠宗的儿 子们在宫内对打。王保保打赢了孛罗帖木儿后,又跟李思齐打了起来。他们两个没 打完,大明兵已经北上了。他们在北方打得热乎,南方的朱元璋却急得如热锅上的 蚂蚁。 过去有刘福通罩着,陈友谅和张士诚都不敢拿朱元璋怎么样。现在刘福通死 了,元军又暂时无法南下,朱元璋的危机真正开始了。东面的方国珍、张士诚、 陈友定,四川的明玉珍都是没有想法的人,西边的陈友谅属于有想法没有行动的 人,而朱元璋属于既有想法又有行动的人。此时南方的三大诸侯陈友谅、朱元 璋、张士诚,还数朱元璋的力量z为薄弱。朱元璋明白,再不行动,很快就会被 吃掉。 但摆在他面前的是先打西,还是先打东的问题。一旦征东,陈友谅一定 会扑过来。如果征西,张士诚是否会扑过来呢?朱元璋认为张士诚不会扑过 来,因为此时的张士诚已经混成了陈叔宝,每日在艳词、歌舞中度过。朱元 璋明白只要打败陈友谅,就会取得天下。既然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那就是如何打的问题。 早在龙凤六年(1 3 6 0 年),陈友谅大军就攻占了南京外围的太平、采石。 可是陈友谅的舰队行驶到这里就按兵不动了。朱元璋也十分奇怪,看来陈友谅 真是一个有想法没行动的人。陈友谅为什么没有动?因为他的心里没有底,他 在犹豫。朱元璋并没有实力跟陈友谅硬拼。朱元璋的做法是引诱陈友谅深入。 朱元璋的水军刚露头,陈友谅就方寸大乱,直接退到了九江。从这里就可以看 出,此时的陈友谅心中根本没有一个消灭朱元璋的明确的作战计划,难以应对 突发事件的发生。朱元璋虽然胜利了,但他的实力仍旧无法跟陈友谅抗衡,双 方开始了拉锯战。 三年后,z后的决战终于到来。双方各自带上自己的全部家当,决战于鄱阳 湖。人类历史上z大规模的一次水战爆发了。陈友谅这边有 20 万人马,数百艘战 舰。朱元璋这边有 10 万人马,数十艘从陈友谅处俘获的战舰,外加数百条渔船。 双方的实力悬殊明显。当朱元璋看见陈友谅那如山一般屹立在湖面上的战舰时,他 蒙了。但他很快镇定了下来,思索着破敌计划。 水战中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是战舰的体积,而是战舰的灵活性。一旦对方的阵型 被打乱,那么对方的战船就会开始自相攻击。200 年后李舜臣发动的鸣梁海战正是 如此。水战中战船的数量同样也不是关键因素,一旦起火,连带着其他战船也被点 燃。1000 年前的赤壁之战据说也是如此。很快赤壁之战、鸣梁海战将会在这里同时 上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