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情商
0.00     定价 ¥ 69.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21700404
  • 作      者:
    美)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 (美)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David
  • 译      者:
    史耕山 张尚莲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产品特色
作者简介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研究员,曾四度获颁美国心理协会*高荣誉奖项,并荣获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其经典著作《情商》,畅销逾1000万册,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8个月。畅销著作包括《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情商3:影响你一生的工作情商》《情商4:决定你人生高度的领导情商》《情商5:影响人类未来的生态商》等书。

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威廉·詹姆斯和维拉斯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研究教授,魏斯曼中心脑成像和行为学实验室主任,魏斯曼中心健康心智研究中心创始人。戴维森博士已经发表了320多篇学术论文以及大量专题文章和评论,并参与编辑了14本书,荣获多种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专注内心的声音,不被恐惧、愤怒等情绪掌控?

如何用科学方法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甚至持续改变自我?

在《新情商》中,丹尼尔·戈尔曼和理查德·戴维森两位《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公布了他们的多年研究成果:有效的思维方法可以改变大脑,重塑性格,它对于人类的意义远超我们的想象。

在这本书中,他们指出了常见的错误观念和一些伪神经科学,用实例和研究证明,科学的精神训练除了令人感到愉悦之外,更大的益处在于给大脑和思维带来持久的改变,进而影响生活和工作方式,包括缓解焦虑、提升专注力、增强同理心和洞察力、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减少坏情绪的影响等。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模式,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思维训练方法,帮助读者实现最大程度的自我重塑。

这是一部能够在深层次上改变我们的著作。大脑值得探索,心智可以提升。利用这本书中提供的方法,我们将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与人连接,拥有更多面对世界的能量。


展开
精彩书评

《新情商》讲述了两位作者不同寻常的职业生涯的新发现,以及这些发现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乔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 正念疗法创始人

《新情商》揭示了思维训练如何改变大脑和意识,激励我们创造更高级别的幸福感,发现生命的意义,增强我们与世界的联系。

——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Siegel) 心理学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由杰出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联手撰写的这部《新情商》研究缜密,观点深刻。要想了解人类思维的潜力,这是一本必读书。

——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 心理学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展开
精彩书摘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木工车间,工人阿尔和弗兰克正在愉快地聊天,这时,阿尔把一块巨大的胶合板插入巨型圆锯的锯齿刀片里。突然间,你意识到阿尔在靠近锯片时并没有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当他的拇指伸向一个十分锋利的圆形尖齿钢圈时,你的心跳也立刻加速了。

阿尔和弗兰克只顾着聊天,丝毫没有察觉到阿尔的手指已经快要碰到极速旋转的锯片这一即将到来的危险。你心跳加速,满头大汗,迫切地想要提醒阿尔,可他只是你观看的影片中的一个角色。

这出自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制作的一部影片—《不该发生的悲剧》(It Didn’t Have to Happen),在短短的12分钟内讲述了三起车间事故,以警示木工在工作时务必使用机器的安全防护装置。就像即将伸向锯片的手一样,他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未知数,悲剧发生后才知道有多危险:阿尔的拇指断在了圆锯里,另一个木工也划破了手指,一块厚木板还飞进了一名旁观者的上腹部。

这部警示木工的影片颇为生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拉扎勒斯(Richard Lazarus)在其长达10多年的重大研究中,把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故描述视作一种情绪应激源。1他慷慨地把该影片复制给丹尼尔,便于其在哈佛大学做研究使用。

丹尼尔让60名志愿者观看了这部影片,其中一组的志愿者是正在学习心理学课程的哈佛大学学生,他们没有任何冥想经验。另一组志愿者是冥想老师,且至少有两年的实践经历。每一组中都有一半的志愿者需要在观看影片前进行冥想。丹尼尔让哈佛大学的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冥想,而那些被分配到对照组(均为随机分配)的人只需坐下放松自己。

丹尼尔坐在隔壁的控制室里进行观察,他发现,随着影片中车间事故的发生,观众先是心率加快,汗水增多,之后又会慢慢恢复正常。相比之前没有做过冥想的新手,有冥想经验的志愿者往往能够更快地从目睹这些悲惨事件的压力中恢复过来。2 至少看似如此。

这项研究足以让丹尼尔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心理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然而,在我们回顾并仔细审查他的研究后,还是能发现很多问题。什么样的研究设计*好,或者说,什么样的研究设计得出的结果*令人信服,审核科研基金和期刊论文的人员都有严格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丹尼尔的研究,甚至是今天大部分的冥想研究,都是有缺陷的。

例如,丹尼尔亲自教授志愿者冥想,或者让他们放松自己,而丹尼尔是知道这两种方式的预期结果的—冥想会产生更大的帮助, 而这很有可能会影响他对两组的说话方式,进而促使冥想组取得好的结果,而仅仅放松自己的对照组效果会差一些。

此外,虽然有313 篇期刊论文引用了丹尼尔的实验结果,但其中没有一个作者尝试重做这项实验来检验他们能否得到类似的结果。这些作者仅仅假设丹尼尔的研究结果足够可靠,可以用作得出自己结论的依据。

丹尼尔的这种研究态度并不是他独有的,在今天依然盛行。可复制性是科学方法的一个重点,这在业内是众所周知的。对于某个给定的实验,其他任何科学家都应该能够重做该实验,并得出相同的结果或得出自己无法重做的结果,但是几乎没有人尝试这么做。

科学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重复实验的精神,尤其是在涉及人类行为研究的时候。3在对心理学中*常被引用的100项研究结果重新进行系统实验后发现,仅有39%的原始研究得以证实,而且仅有很小一部分心理学的研究得以重新做过,这个领域倾向于奖励原创研究而非复制品。另外,和其他所有科学一样,心理学存在很严重的业内发表偏倚:只有在取得重大研究成果之后,科学家才发表自己的研究。若没发现什么成果,极少有人愿意就此发表论文。然而,那些没有多大成果的发现本身却是很有意义的。

接下来阐释的是“软”“硬”测量之间的关键性差别。如果要求人们就自己的行为、感受等软测量(比如一个人当时的心情)做出报告,一些心理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回答,他(她)们想要让自己看起来很不错,或者想让调查者满意等。然而,这些偏差却不太可能甚至根本不能影响心率、大脑活动等生理过程。由此很难衡量这些偏差。

以丹尼尔的研究为例,他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人们评估自己反应的软测量。他采用的是心理学家*常使用的焦虑测评,要求人们根据一些项目(比如“感到担心”的程度从“一点儿也不”到“非常”,从“几乎从不”到“几乎总是”)来对自己进行评定。4总的来说,人们在第一次尝试冥想之后,会感受到压力变小。这是冥想研究多年以来一个非常普遍的发现。众所周知,自我报告易受“预期需求”的影响,这些信号会暗示人们报告积极的结果。

就连冥想新手也报告称他们觉得压力减小,感到更加放松。冥想者的一些数据显示,压力管理做得更好的自我报告比类似大脑活动的硬测量要出现得早。这可能意味着,在觉察出硬测量的变化之前,冥想者就能感受到压力减小了。

但是人的心脏不会说谎。丹尼尔的研究采用了心率和出汗变化等生理指标。人们通常无法有意识地控制这些指标,因此,与其他指标相比,尤其是与那些主观性很强、容易受偏差影响的自我报告的指标相比,它们能更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表现。

丹尼尔论文中采用的主要生理学指标是皮电反应(GSR),脑电活动的爆发表示汗水增多。皮电反应是人体应激唤醒的标志。正如某些猜测所认为的,在人类早期的进化过程中,汗水可保护皮肤不易受伤,从而在近身搏斗时保护自身。5 

大脑的测量指标比心率等“外围”生理学指标更加可靠,但当时我们无法使用这种偏差*小、*具说服力的方法。因为在20 世纪70 年代,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等脑成像系统和脑电图(EEG)的计算机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