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谈/外国教育学术译丛》:
儿童的恐慌和溺亡使我想到学校,这个单纯是儿童的社会应当与自然分离。学校要像公园,即是由人描绘的、安排的、限制的自然。所有活动都按照学校的工作和游戏进行,无任何生产活动与防卫事业的现实担忧。所有的条件都根据儿童本身的特点设计,绝对不需要防止冲动。如果有一个来自母亲或奶妈的上面力量,不能把儿童从冷漠的地面上拉起来,儿童的绝望转而变得无限扩大而导致抽搐。这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过于严酷,他不能重新回到刚刚从那里出来的人体里。对于这个小小的存在,有着温暖与怜爱,有着眼泪与睡眠这样有效的方法。
在怀抱中的孩子上,人们准确地把握着不谙生活的童年和保持童真的人性之间的分寸。人们可以到处看到,甚至在走出我们城市的活动中,怀抱中幸福的或熟睡的孩子无论是在行走中还是在汽车中,都安静得像在摇篮中一样。我们以为是儿童的乖巧,其实是我们的明智,并非儿童的乖巧。
学校里的孩子们看起来很美好,在那里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能力。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防护墙与围栏抵御着所有外部的侵袭。儿童在船上或在车上玩耍,还会在路上转弯,但没有水,也没有马。当儿童具备真实能力时,当能够驾驭羊车时,需要把一切管控好、安排好,使羊、车和儿童都在奶奶和管家的更高能力掌控之下。我们不能设想驾驶真正的有轨电车,但可以是小型号的作为儿童玩具的车,儿童可以是领航员、驾驶员和游客。机械力是盲目的、非人性的,根本不能用来游戏,或者说,小型机械玩具,小脚翻筋斗,均毫无伤害。
在人类生活的公共条件下及自然中,孩子就是一群令人害怕的小魔怪。他们是冲动的先锋,他们身上也许隐藏着各种活力。儿童集体需要在平坦的地面活动,无秘密,无陷阱,所有都是游戏。一旦出现险情,儿童集体应当分开,由近处更强的人们实施管理,以防止用恐惧抗拒恐惧。众多家庭在面临去默东1旅行的日常危险时,都能够把握这个在掌控中的自然状态和掌控好的自然状态的恰当尺度。还需要想到,这里的孩子们都是同一年龄,长兄在防卫职能上自然是理性与勇敢的化身。学校则相反,它集合了同一年龄的儿童,因此他们在学校自身的条件下会处于和睦状态。但稍有不人道的因素掠过,便会有极度的恐慌。一些大型学校会明智地组织安静逃生演习,有人大声命令“躲开火”。对火这样的非人性力量的恐惧,特别具有对皇后般的恐惧,替换了作为诚信资源的惯常的教师权威。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学校是另一种类型的社会,明显不同于家庭,也明显不同于普通人的社会,它有其自身的条件和自身的组织,也有其自身的崇拜与激情。这对于社会学家是一个好的研究目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