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国学经典有话对你说系列·朱子家训:修身齐家明德书
0.00     定价 ¥ 49.8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06873918
  • 作      者:
    姜越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姜越,女,笔名:西江月、水墨清浅,江苏省沭阳县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自幼酷爱文学,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红颜才女”系列等图书,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朱子家训》亦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起居有常,勤劳慎重

◎ 我是主持人

“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曾国藩一直认为:不管是居家、居官、行军,都应该要以“勤”字为根本。天道酬勤,一个人不管资质如何,只要能勤奋、坚持不懈,才智自然就会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

 

◎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注释

庭除:庭院。

 

◎ 译文

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清扫院落,把室内室外打扫干净整洁。

 

◎ 直播课堂

“黎明即起”这一句话是写起居有常,即坚持早起,养成习惯。古人讲勤俭治家,首先讲的是“勤”,落实到具体事情上就是要早起。

曾国藩《习劳而神钦》曰:“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才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意思是说:勤劳发奋就会健康长寿,骄奢淫逸则易患疾病过早夭折;勤奋的人因练就了才干而得到社会的重用,骄奢淫逸就会百无聊赖、庸碌无能而遭到社会的唾弃与淘汰。

曾国藩还说:“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意思是:诸弟在家教训子侄,总须突出勤、敬二字。不论是治世还是乱世,凡一家中能勤能敬,没有不振兴的;不勤不敬,没有不衰败的。他谈到的“勤则寿,逸则夭”问题,正是他恪守一生的养生之法。他谈到的“勤则兴,逸则败”之理,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齐家治国的大道理。

“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就是说要从小事做起,首先就要爱整洁,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请看下面一个故事:

东汉时,有一个名人叫薛勤。有一天,他到陈蕃家做客,薛勤一边与陈蕃寒暄,一边随意走进了陈蕃的书房。室内杂乱、龌龊不堪,书扔得到处都是,墙角挂满了蜘蛛网,连空气也显得污浊。薛勤皱着眉头说:“年轻人,屋子这么乱,为何不打扫打扫呢?”

陈蕃满不在乎地回答:“大丈夫的事业要干得轰轰烈烈,哪有心思来打扫一间小小的书房呢?”薛勤想:此人年少立有大志,可连自己的书房都不打扫,怎样去扫天下?于是对他说:“年轻人,你很有大丈夫的气概,但你连书房都不打扫,又怎能去扫天下?”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意思是说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做大事。

荀子《劝学篇》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话的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韧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凡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点一滴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从一点一滴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从一点一滴中还可以看到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模样。因此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即便是再微小也要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去对待和处理。在一件小事上能做到合情合理、尽善尽美,那么在做大事的时候这种为人处世的优点,才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赏识。

只有把小事做好了,做大事才能令人满意;只有把小事管好了,管大事才能使人放心;只有怀大志而拘小节,才能成就未来。

其次,“日出而作、闻鸡起舞”也包含一个“勤”字在里面。只要时时处处勤奋、勤劳、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终究会有等量的收益或成功的。

话说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与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立刻把刘琨叫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每天鸡叫后他们便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勤奋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