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共生关系
一、什么是主体、客体
主体,就是从事实践和认识的人,就是实践者、观察者、探索者。本书所指的主体是人,而不是事或物。就劳动来说,主体就是劳动者;就认识论来说,主体就是观察者、思考者。
客体,就是被实践、被观察、被探索的人或事物。客体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事或物。就物质生产劳动来说,客体通常是土地、技术、原材料、工具及劳动产品等;就认识论来说,客体通常是被观察、被思考、被认识的人或事物,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结果等。
工人进行劳动,工人就是主体,劳动对象、劳动材料、劳动产品等就是客体。如果工人在劳动中既加工产品,又钻研加工技术,那么,技术及劳动者加工的材料、工艺、操作流程、产成品等都是客体。企业管理者进行人事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自己,被管理的员工们就是客体。科学家们观察、探索宇宙,科学家们就是主体,宇宙就是客体。研究人员研究分析进出商场的顾客情况,研究人员就是主体,顾客就是客体。
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有主体就有客体,有客体就有主体。不可能只有主体而没有客体,也不可能只有客体而没有主体。
主体与客体的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对于不同的观察角度,主体与客体的角色可能会不同,甚至出现互换的情况。比如,观众看魔术表演,观众就是主体,表演者就是客体。但是,从表演者的角度看,表演者是主体,观众是客体。科学家们探索宇宙奥秘,科学家们就是主体,宇宙就是客体。但是,从组织者的角度看,组织科学家们进行探索的组织者是主体,天文台的科学家们作为被组织者,就是客体。作家写小说,作家就是主体,小说就是客体。但是,对于研究作家及其小说的研究者来说,研究者是主体,被研究的作家及其小说就是客体。
主体和客体可以统一于一体。自己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自己反省自己,自己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自己照镜子,自己给自己照相、画像,把自己作为独立的事物进行独立的观察、分析,那么,自己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