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品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一、经济环境对品牌形成的作用
品牌是企业差异化战略的主要手段,差异化也是品牌价值的主要体现,区域经济的相关要素是品牌差异化的重要来源。例如区域人力资源优势是很多区域特色产品品牌形成的重要基石。以百度、小米、京东、新浪等为首的北京中关村地区高科技品牌区域,正是建立在该区域内著名高校林立,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流动性较好,区域人力资本丰裕等人力资本环境与高科技产业优势转化的基础上的。
此外,区域内金融投资环境也为品牌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作为融资能力较高的中关村地区也是中国品牌创新的示范区域,为其他地区发展品牌经济及品牌创新提供了典范。根据资料统计,2015年全国股权投资案例总数为7497起,北京股权投资案例总数为2740起,而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就发生2413起,占全国总数的32.19%,占北京总数的88.07%。中关村已经逐渐成为品牌创新中的坐标,构建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出了“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要素以及“市场、法治、政策”三大环境,该系统为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另外,一个地区的人口收入水平也决定了该地区消费者对品牌要素的敏感度,收入水平越高的地区,消费者越倾向于利用品牌去区分商品质量,品牌价值也就能更有效地转化为赢利能力,区域内的企业也会相应地追求品牌建设。相反,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更倾向于利用价格作为商品消费倾向的重要指标,品牌意识淡薄,这也会大大影响该地区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的动力,最终无法形成区域整体的品牌形象。
二、经济环境对品牌传播的作用
品牌传播是品牌发展过程中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品牌传播能力直接影响品牌价值的转化能力。
首先,区域基础设施状况直接影响品牌的传播能力。品牌要素的传播需要通过媒介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在整合营销的概念中传媒就是品牌与消费者的“接触点”,“接触点”越广泛越具有影响力,对品牌的传播越有正面效果。这些“接触点”的产生不仅与区域内的广播、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业的水平相关,也与区域内很多中介性结构的发展水平相关。作为消费者信息源的地区传媒业,其专业性和可信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并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其吸引力则对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均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当区域传媒产业能力不足时,即使有再好的传播战略和推广策略,也是无本之木,不会长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