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一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是在吸收和改造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宣传思想的继承,对马克思、列宁宣传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外宣传的具体实践。
(一)传统文化中的宣传思想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非常丰富,尤其是对历史的把握非常精准。毛泽东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理解非常深刻。毛泽东一生熟读“二十四史”并做了详细点评。毛泽东将《孙子兵法》中的兵家之策关于心理战的论述在革命战争中运用得炉火纯青。对中国历史上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看得非常清晰。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深层利益矛盾看得尤其到位。毛泽东对《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尤为喜爱,这也是他革命思想的来源之一。毛泽东胸怀天下,读书是他一生非常喜欢的事情。毛泽东阅读的书籍非常广泛,如孔孟儒学、宋明理学、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从进化论、空想社会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这些都为毛泽东提供了精神财富。毛泽东在其后的对外宣传实践活动中,常常运用古代人的智慧解决近现代的问题,并取得重大成效。
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思潮,“坐而言义”不如“行”说天下的精神,古人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策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之道都对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古代社会讲的“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人和”强调的就是“师出有名”,为即将发生的行为作正当而合法的辩护。“四面楚歌”的事件正是利用心理变化进行的一场成功的宣传战。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正是中国古代对外往来的典型代表,当时对西域传播的主要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诸如铸铁、开渠等技术,丝绸、金属工具等物品,将西域的良种马、苜蓿等植物、乐器和歌舞引入中国。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都是中国古人对外宣传的典范,他们对外传播的是思想和理念凝聚的精神文明。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宣扬天朝上国国威,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宣传。
(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宣传理论
马克思一生都处在颠沛流离之中,在不断的辗转奔波、历经磨难之后,写出了一部部鸿篇巨著,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马克思的文章中常常强调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是为着解放全人类服务的,从其开始踏上为人类服务的征程,其出发点就不是局限在一国之内,而是放眼全球,具有世界眼光。马克思的宣传理论,从本质上来看,既是对内宣传理论,更是对外宣传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学习中,总结出了著名的“世界交往”理论,为其对外宣传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对外宣传理论与实践为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的对外宣传实践是从《莱茵报》开始的。毛泽东的宣传实践也是从创立报刊开始的,伴随革命事业的展开,逐步开启对外宣传实践的伟大尝试,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宣传思想。其次,马克思、恩格斯的对外宣传经历了从工人报刊到党报思想形成的实践。毛泽东具有丰富的报刊理论基础和报刊实践经验。从《湘江评论》开始,到《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毛泽东的报刊理论逐渐形成,并发挥重大作用。毛泽东强调报纸的阶级性.强调要全民办报、全党办报。这既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一致,又独具中国特色。再次,马克思、恩格斯的对外宣传,是在国际主义旗帜下组织和展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各国无产阶级中广泛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加强国际主义团结的教育。毛泽东对外宣传中注重联合共产国际,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建立国际统一战线。最后,马克思恩格斯的对外宣传实践是在同空想社会主义的较量中展开的。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的对外宣传实践既要与国内外各种思潮进行较量,同时还要与国民党以及日伪政权等势力展开舆论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对外宣传理论是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