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治国理政思想专题研究文库》:
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了危害社会的各式各样的错误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改制、普世价值和儒化中国等,虽然他们主张各异,表现形式不同,但却有共同的政治诉求,这主要表现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他们否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散布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如果听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动摇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摧毁近代中国所苦苦追求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陷国家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里,着重以多年来泛起和泛滥的历史虚无主义为例,来帮助我们认识错误思潮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
应该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也表现在涉及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等领域的作品中,影响面大,有很大的欺骗性和渗透性。它利用改革之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中国人的落后性,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
历史虚无主义对消解社会主旋律的负面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轻蔑黄土文明、颂扬海洋文明(蓝色文明),把西方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反对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而且对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也恣意抹杀。在一些人的笔下,我们的民族不仅“愚昧”“丑陋”,而且充满“奴性”、安于现状、逃避现实,如此等等;而把中国优秀的文化和文化传统说成是走向没落的“黄色文明”,要现代化只有乞灵于西方的“蓝色文明”。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些鼓吹者丧失了起码的民族良知,他们不但渲染民族失败主义情绪,而且公开走上称颂帝国主义侵略,称颂殖民统治的道路上去。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应当“大恨其晚”。有人认为,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在形式上都是民族自己的斗争,而在实质上,都是站在维护本民族封建传统的保守立场上,对世界资本主义历史趋势进行本能的反抗,是以落后对先进,保守对进步,封建闭关自守孤立的传统对世界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经济变革的抗拒”。有的论者说:“如果中国当时执行一条‘孙子’战略(此人特别声明:不是《孙子兵法》的孙子,而是爷爷孙子的孙子),随便搭上哪一条顺风船,或许现在的中国会强得多。比如追随美国,可能我们今天就是日本。”这一切,他们都作为一种新的历史观加以推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