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沈祖棻先生词作的一本赏析集。沈祖棻先生不仅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也长于诗词写作,深为艺林钦重,其《涉江词》尤受推崇,她也因此而有“当代李清照”之誉,叶嘉莹先生更盛赞其为“一个集大成的作者”。特别难得的是,沈先生在词中不仅抒写了个人的所思所遇,还寄托了深重的家国之感,将亲身经历与国家命运熔铸于词句之中,境界深宏。著名学者刘永济先生为《涉江词》所作题辞中有“鼙鼓声中喜遇君”及“风流长忆涉江人”之句,沈先生的绝大部分词作正是创作于抗日战争的“鼙鼓声中”,而“涉江诗人”或“涉江词人”也是世人对沈先生的称谓。刘永济先生的两句词正将这两层意思点出,编者张宏生教授特加以檃栝,作为本书的书名。
沈先生存世词作共500多首,本书选取其中的110首(组),敬表对沈先生110周年诞辰的纪念。本书有幸获得叶嘉莹先生慨然允诺,将其在南京大学的演讲《从李清照到沈祖棻——谈女性词作之美感特质的演进》一文作为序言,并邀请到了词学界的一批同仁,一起来探讨沈先生的词心,品评沈先生的词艺。这些学者,既有20世纪80年代就已成名的施议对、钟振振教授等,也有现在学界的中坚力量如王兆鹏、彭玉平、朱惠国、周明初、陈水云教授等,还有年轻一代的词学研究者,如陈昌强、张文昌等。他们的研究,涵盖从唐代到民国的词坛,正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沈先生在词史上的意义。本书还特别邀请到了沈祖棻先生的弟子刘庆云教授,沈祖棻先生的外孙女张春晓教授,程门的再传弟子吴正岚、俞士玲、张春晓、乔玉钰、彭洁明、蔡雯、李小雨等,研究沈祖棻词的第一篇博士论文作者黄阿莎博士一起加入写作,既体现了薪火相传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也能展示出一段学术史。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沈先生看到了前朝词这么多的演化, 她又经历了中日战争的事变, 所以她真的是“诗有史, 词亦有史”, 她真的是把历史写到小词里边去了,而且用这样深隐的比兴寄托, 这样典雅的词句, 写出来这么美丽的词篇。她写出了跟男子一样的“学人之词” 、“ 诗人之词” 、“史家之词” , 而且写出不同的风格, 不同的作品, 那真是一个集大成的作者。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沈祖棻是李清照之后非常杰出的词人。她的词展示了一个女性在时代风云中的自我形象,将传统的比兴寄托之说,在新时代中做了出色的诠释和发挥,使得旧体文学有了新的意义。
——孙康宜,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Malcolm G. Chace’56讲座教授
沈祖棻是现代中国*重要的词家之一。她的时代变动剧烈,她的生命饱经忧患,而在遍地“呐喊”“彷徨”之际,她以传统词曲铭刻家国杌陧,投注个人情性,笔锋所至,无不撼动人心。
二十世纪的文学史墨水与血水交相渲染,面对历史荒谬与暴力,新文学有时而穷,反倒是古典诗词发愤抒情,寄托深远,更能凸显现代性的危机。沈祖棻词作感时伤世,或沉郁,或婉转,种种情怀跃然纸上。“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沈祖棻的生命与文学恰可以为证。
——王德威,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