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司法实践视野下的排除合理怀疑
0.00     定价 ¥ 48.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19740542
  • 作      者:
    陆锋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陆锋,男,1980年3月生,西南政法大学本科双学士毕业(法学、文学)。2003年参加检察工作,现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检察部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曾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获个人及个案嘉奖,入选上海市公诉业务人才库,2018年被选派至英国考察学习。曾获“全国铁检机关十佳公诉人”“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首届上海检察风云团队”及上海市优秀公诉人评比“*佳论辩奖”等荣誉称号。办理过中政委关注的及*高检、公安部、海关总署交、督办的各类疑难复杂及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多个案例获评*高检、上海市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受聘担任上海司法智库学会顾问,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导师、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模拟法庭实务指导老师,是全国首*法检互联网直播演说平台“法检PLUS演说会”发起人、总教练。曾研发国家检察官学院出庭公诉实训课程,多次应邀至各司法机关及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海关学院等院校进行实务授课,关于行政违法前置类犯罪及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多项实务论文和调研成果被《犯罪研究》等期刊杂志及上海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年会等实务论坛收录。
展开
内容介绍
《司法实践视野下的排除合理怀疑》围绕着“排除合理怀疑”刑事证明标准这一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性的阐释了“排除合理怀疑”的应有内涵及应用准则。从刑事辩护角度而言,“排除合理怀疑”是至关重要的辩点,为之提供了实用而又有效的辩护路径。
展开
精彩书评
“排除合理怀疑”是证据法研究的重要领域。囿于实证样本以及办案亲历性的欠缺,鲜有学者以实践认定为视角,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排除合理怀疑”进行系统研究。作者能够结合实证样本、基本原理和自身办案经验,建立严谨、明确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认定体系,不仅对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能进一步引发学者的理论思考。
——万毅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一线办案实践总结,*新理论深度提炼,是读了《司法实践视野下的排除合理怀疑》的直观感受。专著围绕刑诉法新确定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原则,从内涵阐释、中外比较、理论辨析等方面逐一展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结合办案实践,归纳总结案例,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排除合理怀疑证据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对检察官切实发挥好审前主导作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胡春健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法学博士

“排除合理怀疑”如何在刑事诉讼中展开,存在一定分歧,其中部分分歧源于对“排除合理怀疑”的理论、理念和方法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此,作者立足检察工作实际,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梳理,从大量的实证样本中抽象出一般原则和处置方法,厘清了实务中亟需明确的基本问题,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本书值得刑事诉讼实务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罗开卷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法学博士

本书围绕着“排除合理怀疑”刑事证明标准这一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性的阐释了“排除合理怀疑”的应有内涵及应用准则。从刑事辩护角度而言,“排除合理怀疑”是至关重要的辩点,甚至可以达到釜底抽薪的辩护效果,本书亦为之提供了实用而又有效的辩护路径。
——林东品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研究委员会主任
展开
目录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刑事证明标准的概念特征和历史沿革
第一节刑事证明标准的概念特征
一、刑事证明标准的概念
二、刑事证明标准的特征
三、刑事证明标准与相邻概念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第一阶段:商周至清末修律的证明标准
二、第二阶段:清末修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证明标准
三、第三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刑事证明标准
第三节域外刑事证明标准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证明标准的沿革
二、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证明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内心确信”和“排除合理怀疑”的基本内涵问题研究
第一节“内心确信”的基本内涵
一、大陆法系内心确信证明标准的产生背景
二、客观的高度盖然性是内心确信的标准
三、穷尽证据证明度是实现内心确信的基础
四、内心确信形成的制约机制
五、大陆法系内心确信证明标准的适用现状
六、大陆法系内心确信的典型案例
第二节“排除合理怀疑”的基本内涵
一、“排除合理怀疑”产生的原因
二、“排除合理怀疑”的具体内涵
三、“排除合理怀疑”的实务现状
第三节“内心确信”和“排除合理怀疑”基本内涵的比较
第三章我国“排除合理怀疑”的确立与内涵
第一节我国排除合理怀疑确立的动因和过程
第二节排除合理怀疑在我国证明标准中的定位
一、“排除合理怀疑”的定位争议
二、“排除合理怀疑”的定位解析
第三节特殊程序案件中的“排除合理怀疑”
一、简易程序和速裁程序案件证明标准的规定
二、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理论争议
三、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规定与争议
四、特殊程序证明标准的辨析
第四章我国排除合理怀疑实证研究的思考与路径
第一节合理怀疑的主观与客观
一、合理怀疑是否可以被客观衡量
二、合理怀疑的客观衡量标准是否需要统一
第二节疑罪从无与实事求是
一、界限规律决定了于何时“立即”
二、不同的疑罪决定了对何者“放弃”
第三节实证分析样本的选择
第四节两个基本指标和一个关键要素
一、两个基本指标的提出
二、一个关键要素——可查性线索
三、可查性线索的发现责任
第五章我国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真实性指标——一般常识常理
第一节一般常识常理的判断方法
一、依据具体情境判断
二、依据逻辑判断
三、依据特异性判断
第二节违反一般常识常理的分类讨论
一、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
二、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
第六章我国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关联性指标——证据印证关系
第一节证据锁链主要部分缺失及相应完善
一、证据锁链主要部分缺失的类型
二、证据锁链主要部分缺失的完善方法
第二节证据之间相互冲突及相应处置
一、证据之间相互冲突的主要类型
二、证据之间相互冲突的处置
第七章综合运用两个基本指标排除合理怀疑
第一节实践中展开排除合理怀疑的综述
第二节[实证20]的基本情况
一、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基本案情
二、移送审查起诉时的证据情况
第三节[实证20]排除合理怀疑的展开要旨
一、合理怀疑之一,是不是“商业秘密”
二、合理怀疑之二,是否有“违法行为”
三、综合结论
余论关于证明标准差异化的思考
一、英国刑事诉讼的指控证明标准
二、完善我国刑事案件证明标准体系的构想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