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立德树人:成就最好的学生和老师
0.00     定价 ¥ 52.8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20712750
  • 作      者:
    邓跃茂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1.作者稀缺。邓跃茂是国内一位不可多得的能将党的教育创新理论和丰富的中小学名校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进行论述的作者。

2.内容前沿,紧跟党在教育领域的z新重大理论创新,结合自己丰富的名校教育实践经验,全面阐释立德树人。

3.大咖加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亲自作序推荐。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享誉中外的中学,多次荣登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所公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排名首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这一成就正是在刘彭芝校长的领导下实现的。她已成为我国中学教育领域的标杆式人物,具有强大的光环效应和IP流量。


展开
作者简介

邓跃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先后获得市级、区级、校级研究课一等奖,功臣教师奖、班级优秀管理奖、全国化学竞赛辅导特别贡献奖,并在《紫光阁》《人民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立德树人是中国共产党在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本书紧扣新时代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分六大部分,从我们古老的儒家文化、西方教育文化、转型中国和马克思主义原典中寻找立德树人的历史脉络,再回到中国共产党人对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深刻阐述立德树人的理论体系和时代内涵,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落实立德树人的经验和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党首次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概念,它阐明了德育在教育中的优先地位,育人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立德树人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教育问题上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当今及未来教育任务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长期教育实践探索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论断。

梁启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精义,就是“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修己修到极致,就是“内圣”;安人安到极致,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立德树人,就是要做“内圣外王”的功夫,就是要培养品德高尚、能力全面的学生。立德,就是要让学生有一颗美丽而强大的中国心,这颗中国心里装着中国梦;   树人,就是要让学生有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完美人生的能力。立德树人,实质上是品德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一定是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靠得住、有本事的人才,培养出忠诚干净担当的接班人。

教育的本真是育人,育人的本真是立德树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教育可以使人心灵净化,教育可以使人生命伟大。这是我几十年教育心得的一个总结。

——刘彭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违反规律的现象和做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坚持”是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理论认识,体现了对新时代的深刻认识。“九个坚持”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构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以“九个坚持”为标志而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大论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思想指引,为新时代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有助于增强理论自信,提高问题意识,有利于深入探索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知识生产,促进理论创新,推动理论成果向政策、规划、制度、方案、教材、舆论转化,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

力支撑。

立德树人,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更要尊重和把握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规律,又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德育的总体目标,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成长特点,确定不同学龄阶段德育的内容和要求。首先,要突出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牢把握知识为谁所用、为谁服务的方向。其次,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再次,要加强基础道德和法制教育,以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要加强德育载体建设,构建课内外教育良性互动机制。思想道德教育要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要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教育活动中体验和思考,逐渐形成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联动的有效机制,促进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邓跃茂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立德树人: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  文化基因:圣人之学 /2

一、传统儒家的立德与树人理念 / 3

二、传统儒家的立德与树人理念的实践路径 / 6

三、传统儒家立德与树人理念的特征 / 11

第二节  西方美谈:知识即美德 / 15

一、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立德与树人理念 / 16

二、西方文化中立德与树人理念的特征 / 20

三、当代西方实践中的立德与树人理念 /26

第二章  立德树人:转型中国与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救亡图存:从固守名常纲教到注重个体成长 / 32

一、近代文化转型中的立德与树人理念 / 35

二、转型中立德与树人理念的践行特征 / 38

第二节  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的“全人教育” / 43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思考 / 44

二、马克思主义立德与树人理论的渊源与确立 / 48

三、马克思主义立德与树人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 52

第三章  立德树人:发展与挫折

第一节  形势所需: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 / 58

一、抗日战争前立德与树人的理论和实践 / 59

二、抗日战争时期立德与树人的理论和实践 / 65

三、解放战争时期立德与树人的理论和实践 / 70

第二节  建国立制:从“五爱”教育到培养全面发展新人 / 78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 79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 8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立德与树人理论与实践的特征和经验 / 88

第三节  破资立社: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 / 92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立德与树人理论与实践的坚守和传承 / 94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立德与树人理论与实践受到的干扰和冲击 / 106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立德与树人理论与实践的特征和经验 / 108

四、“文革”时期立德与树人理论与实践的挫折 / 111

第四章  立德树人:回归于创新

第一节  拨乱反正:教育发展的新征程 / 118

一、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立德与树人的新基础 / 119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立德与树人的新征程 / 122

三、改革开放展现了立德与树人的新特征 / 125

第二节  与时俱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 128

一、立德与树人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 / 130

二、立德与树人理论与实践的新特征 / 133

第三节  以人为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 136

一、新世纪立德与树人理论与实践的背景 / 137

二、新世纪立德与树人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进 / 138

三、新世纪立德与树人理论与实践的经验 / 142

第五章  立德树人:升华与深化

第一节  立德树人:时代之问的必然选择 / 148

一、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内容 / 150

二、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中对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 / 158

三、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政治考量 / 166

四、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深刻背景 / 168

五、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 172

六、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实践成效 / 175

第二节  首位要求:党的领导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 180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全面领导 / 182

二、党的领导决定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方向 / 184

三、党的思想建设引领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 / 186

四、党的组织建设确保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教师培养 / 188

五、党的作风建设推动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工作落实 / 189

第三节  德之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94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195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 197

第六章  立德树人: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经验之谈:用匠人精神对待立德树人 / 204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政治保障 / 205

二、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 206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立德树人的基本遵循 / 208

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立德树人的科学路径 / 209

五、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原则 / 211

第二节  重要启示:坚持原则与尊重规律相统一/ 213

一、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 214

二、立德树人必须遵循思想道德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216

三、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 217

四、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 / 219

五、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 / 22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