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食物:水果史话
0.00     定价 ¥ 58.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21716382
  • 作      者:
    史军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20-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史军

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玉米实验室”创始人、科学松鼠会成员、中国植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水果传》《风味人间》等多部纪录片的科学顾问。著有畅销科普书《植物学家的筷子和银针》《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以中国水果为主题的轻阅读科普书,讲述了梨、桃、荔枝、柑橘等中国本土水果如何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葡萄、石榴、苹果等外来水果如何进入中国的一系列故事,让我们可以跨越时空去了解、熟悉不为人知的水果文化历史。

想了解“植物猎人如何窃取了我国的猕猴桃”“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回榴梿”“杨贵妃的荔枝从何而来”吗?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吧!


展开
精彩书评

水果带给苍生的,不只是肉体本能上的满足,还带来了独特的精神愉悦和文化熏陶。大众植物学不妨从餐桌植物学开始,而餐桌植物学最好从果蔬的分科以及它们的掌故开始。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刘华杰

 

史军先生的新作《水果史话》系统地疏理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来对水果的引种、驯化、发掘和利用的过程,从人文、地理、历史、经济、社会等多维度、大尺度、深层次、全方位地勾画了我国水果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也思考并分析了我国现代水果产业的现状和原因。全书的史料考据与趣味故事并茂,史实逻辑清晰,既是一本植物史参考书,又是一本大众科普的趣味读物。

——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植物园协会秘书长 黄宏文

 

你知道为什么古人一说起水果,就是瓜果梨桃,从来不提苹果吗?不知道的话,听史老师给你们讲讲吧。《中国食物:水果史话》是一本有味道的书,读了这本书,你离有趣的灵魂就不远了!

——央视知名主持人 张腾岳

 

食物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是人与食物相互选择、互相适应的结果。尤其是水果,当你了解了它们的前世今生,不仅可以吃得很嗨,还能够聊得很嗨。史军博士的这本书,堪称“吃水果的进阶宝典”。

——食品工程博士、食品科普作家 云无心


展开
精彩书摘

推荐序

因植物而同行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特别节目组主编、《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导演

李成才

  英国本土并不辽阔,却拥有历史悠久、收藏广博的大英博物馆,由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拍摄的许多纪录片已成为经典,更多关于植物的书籍更是名满天下。我时常想: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尤其是植物资源丰富的国家,我们如何能做出与英国竞争的文化作品呢?幸运的是,“史军们”来了,他们带着知识和智慧,担负起了传播植物文化的使命。

  对于大众而言,史军是植物学博士,是拥有几百万粉丝的科普大咖,是儿童科普作家,是植物文化的传播者。对我而言,他是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的科学顾问,是我们团队进入植物世界、表达植物世界的引领者。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是一部大型的自然科学类纪录片,历时三年制作而成,涉及的植物种类繁多,需要多种学科背景的人参与。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创作一个重大纪录片选题的时候,会尽最大努力与这一领域拥有最高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的人打交道,这样会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科学家牛顿曾经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原则,寻找可以借力的肩膀。史军就是这样的肩膀,他也是最早进入我们专家团队的成员之一。当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或一种表达有疑惑时,我们就会求助史军。他是我们专家团队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被打搅最多的一位。

  纪录片是面向大众的,科学的解释只能解决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但纪录片还需要生动的表达。史军在这方面比我们有更早、更多的实践,他是大众科普图书的作者,他擅长讲故事,于是在他的帮助下,就有了我们对植物生动地解读。比如在《水果》这一集中,表现橘子和橙子为何种类繁多,他会说橘子是“多情之人”,甚至到了“滥情”的地步,每一个新的种类的出现,就是这种“感情泛滥”的结果。

  史军老师的新作《开胃中国史:水果演义》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表述,这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而且,当看完这部作品后,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部寻找中国本土水果历史渊源的图书,更以水果为切口,让我们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哲学、科学、艺术、宗教、文明,小到细胞与基因,大到人类族群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看似简单地对中国本土水果的追根溯源,却映射出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各种讯息。

  史军老师邀我为这本书作序,我应承下来,是出于对他的感谢,感谢他对我们纪录片的全身心的、无私的投入。我无以回报,唯有表达一份情感,于是用一份诚意拼凑成这些文字。是为序。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因植物而同行

序 中国人的水果观

 

Ⅰ 春秋战国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略显尴尬的水果原产地

  中国人对农作物的认识:实用至上

  PK专题:对待水果,古代中国与古代欧洲的不同

  重农抑商:中国水果发展的羁绊

 

Ⅱ 秦汉:葡萄石榴西归 枣子充当粮食

  版图扩大对水果的影响

  寒冷时期,水果推动农业发展

 

 

Ⅲ 魏晋南北朝:甘蔗甜如蜜 蟠桃贺寿席

  农业技术的发展对水果的影响

  专题 《齐民要术》为什么成书于战乱年代

  水果与中国文化

  PK专题 中国人的水果 vs 西方人的水果

 

Ⅳ 唐:日啖荔枝三百颗 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贵妃的荔枝与古代的交通系统

  唐朝的饮酒文化和葡萄酒酿制

  专题 饮子:在茶的光环笼罩下的中国饮料

 

 

Ⅴ 宋:蔬菜大步发展 柑橘有了家谱

  蔬菜交易与城市发展

  专题 柑橘家族混乱八卦史

  保存技术与催熟技术的发展

 

Ⅵ 明清:榴梿杧果难带回 猕猴桃反而出走

  郑和为什么没有带回新水果

  闭关锁国下的水果交流

  门户开放后的水果流失

  专题 植物猎人:神秘的职业

  猕猴桃走出国门,纯属意外还是命中注定?

 

Ⅶ 现代:褚橙生产工业化,极地苹果玩创新

  水果品种的尴尬与种子专利

  水果生产的工业化与创新

  再造一个年轻的水果

  专题 挑水果也要看颜值

 

Ⅶ 新时代:家中坐吃神秘果,遍地都种优质梨

  神秘果:电商和物流带来的奇妙水果

  古老的人情和新的契约

  专题 从原产地到优质产区,商业促进水果改变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